2、切实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复习训练方法的研究。要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在复习过程中要团结协作,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达到同步复习,整体优化的目的。
3、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的监控和复习过程的质量监控,根据平时训练、检测情况,加快复习效果信息反馈,做到多研究,多分析,多反思,找准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提高复习课的备课、讲课、训练、评讲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4、正确掌握好复习方法,避免复习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根据自身的复习特点,采取有效途径,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结合所采用的复习方法以及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每节课要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分析解答等,杜绝学生带着疑虑进入考场。
5、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分类推进,分层培养,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明确目标,量力而行,使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收获。
6、要广泛收集各种中考信息,认真分析研究,并有必要在考前指导学生调整考前良好心态与应试技巧。
7、认真组织好三轮复习。第一轮: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狠抓“双基”落实。以单元为板块,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做到不遗漏,不留盲点;第二轮:以中考试题题型为板块,单项训练、分项复习,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强化薄弱点。以知识点为主,编织知识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知识体系,试题编织要巧妙,题型要新颖,设计要规范,立意要创新,让学生在训练中熟记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培养应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三轮:关注热点,综合训练,培养能力。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相互渗透。要重视对学生“一题多种操作方法”技能的方法训练与指导,要教给学生基本操作的的思路和技巧,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体现复习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命中性。
四、主要措施
⒈加强备考复习工作的组织,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并确保计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⒉加强复习课方法的研究,加强信息交流,复习方法交流,在复习中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达到同步复习,整体优化的目的和效果。
⒊努力提高复习课备课、讲解、操作训练等环节质量,增强复习过程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⒋本着“精讲基础知识,重在能力提高”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大力提倡精讲精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对不针对学生实际,以讲代练,以讲到底的做法;主张精选题型,开展有目的地训练,反对少、慢、差、费重复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