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网:
现在回头来看,您觉得这种研究在地震预报上的价值有多大?
黄祝坚: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基本弄清楚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但是要想精准预报地震的时间和地点是很难的,地震监测也是中长期的分析预报,对于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临震预报,动物的异常行为就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凌文辁:
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这些资料都是从地方上报上来的或者亲自采集的,具有很高真实性。所以,至少科学界不能轻易地否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对于这种未知现象不能一竿子打死,而应该继续深入探索。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像六七十年代那样,继续发动群众,宣传和普及地震前兆方面的信息。同时,在监测地震时,要重视发送群众参与,加强在预警机制上的管理。作为老百姓,首先要建立地震的危机观念和基本的地震知识,同时要科学地认识问题,谨防把地震前兆迷信化。
中国国家地理网:
据我了解到,现在年轻的科学家,很少有做这方面研究的,您认为在现代科学领域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研究?
黄祝坚:
现在确实很少有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需要开放性的合作态度,光靠一个学科是不行的,要积极去做交叉学科的研究。我一辈子的研究经历告诉我,在交叉学科研究上大有前途,不是说钻在一个细小的学科里就是前沿领域,反而容易导致坐井观天,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