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究竟怎么了:极端天气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接连发生,难道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真是“玛雅预言”的前奏?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
去年入秋以来的西南干旱至今已持续近半年,原本“人间四月芳菲尽”,今年此时却是“山东四月雪纷飞”。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北方低温,南方大旱,已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失。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极端气候频发,地震、火山异常活跃,大的自然灾害不断——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死亡;1月14日,美国加州东部一天内发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3月21日,冰岛火山开始喷发,并引发洪水;4月以来,美国、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还引发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其中,美国东北部罗德岛州暴雨引发了百年一遇洪灾;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4月24日~25日,甘肃民勤遭遇17年来最强沙尘天气侵袭,沙尘暴最强时,民勤最小能见度几乎为0,瞬间极大风速达28米/秒(风力10级)……
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接连发生,地球究竟怎么了?难道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真是“玛雅预言”的前奏?抑或是美国大片《2012》的“预演”?
一时间,网上、坊间议论纷纷,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六年前的“秘密报告”
6年前,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一份美国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强烈反响。
这份由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BN)提供的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对21世纪因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气候突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突变可能带来的气候灾害及其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作出预测: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和暴乱等问题将困扰全球各国。今后20年内,全球气候将发生突变,一场全球性灾难就摆在我们面前,成千上万的人将在自然灾害中死亡。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特大干旱,而且有可能持续10年之久。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也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夏季风在为中国带来降水的同时,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气温升高。
这份“预言”性的报告引起中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2004年5月中旬的“香山科学会议”曾以“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一位曾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GBN的报告至少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必须加强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而我国气候异常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孤立的,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可能性增大,应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