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9届世界电信日首次更名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Day)”,主题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Connecting The Young:The Opportunitiesof ICT)。为什么要进行更名?这一主题又有何深意?日前,本报记者对远在日内瓦总部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副秘书长赵厚麟先生进行了越洋专访。
今年,第39届世界电信日首次更名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Day)”,主题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Connecting The Young:The Opportunitiesof ICT)。为什么要进行更名?这一主题又有何深意?日前,本报记者对远在日内瓦总部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副秘书长赵厚麟先生进行了越洋专访。
记者:今年电信日更名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是否意味着电信业的历史使命正在发生变化?
赵厚麟:国际电联从1969年5月17日开始,每年在全球举办一次“世界电信日”庆祝活动,今年将是第39届。2005年11月举办的“世界信息社会峰会”倡议,并经过联合国2006年3月召开的第60届大会的有关决议批准,确定每年5月17日举办“世界信息社会日”。但联合国大会没有说明是否要用“世界信息社会日”取代“世界电信日”,而2006年年初国际电信联盟也没有机会讨论如何处理这两个节日之间的关系。因此,2006年5月17日就同时庆祝了这两个节日。值得一提的是,在庆祝第一个“世界信息社会日”的活动中设立了“世界信息社会奖”,并将该奖颁发给两位杰出人士,即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和孟加拉国的银行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努斯先生。后者在获得国际电信联盟的奖项后不久,又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全权代表大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决定把每年的“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因此,2007年的庆祝活动将会成为两个节日合并后的第一次庆祝活动。这一合并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国际电信联盟于1998年倡议召开“世界信息社会峰会”,此举充分表明电信事业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电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期待。电信服务业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从相对独立的单一业务发展到多媒体通信和综合业务,从低速率到高速率……新技术不断出现,“更快、更好、更便捷、更安全”将引领电信领域新的变化,并促进电信和信息通信手段的进一步融合。此外,在使用电信和信息手段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如何把各类通信手段提供给那些仍然处于贫穷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人们,以及如何帮助残疾人士、原住民和全球弱势群体使用现代通信手段,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除了技术方面的变化外,全球将协作应对通信中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