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文化同酒文化、茶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烟草的种植、传播和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又与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烟草文化。
烟草的出现,是同大名鼎鼎的新大陆发现者哥伦布紧紧连在一起的。据史料记载,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印第安人的圣萨尔多瓦多岛上带回了烟草的种子。五百年来,烟草传播至世界每一个角落。
我国无论是从“三尺童子,莫不食烟”的祟祯年间到清朝光绪年间的卷烟产生,还是至今早已普及的机制卷烟,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我国最早的烟草发源地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福建漳州。我国第一部烟草专著是清雍正年间的《金丝录》,多录明末清初有关烟草的记录、论述、诗词等,反映了中国烟草早期的发展情况。我国最早出现的烟标,也许是1889年输入的美国杜克洋行烟草公司的“小美女”牌香烟,委托上海美商茂生洋行试销。1889年美国人菲理斯克从美国带来的“品海”和“老刀”牌香烟到上海来贩卖。以及英商惠尔斯公司也将“绞盘”(白锡包)、“三炮台”(绿锡包)等香烟输入我国,由上海英商公发英行代理经销,这些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舶来品。
从烟叶、旱烟、水烟、鼻烟到卷烟,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仍习惯于吸食土制的烟丝,至本世纪初,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吸食携带方便的卷烟和我国民族烟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国人吸烟习惯。
有了卷烟,就有了包装,有了包装,就有了牌名。卷烟成为一种商品而流通、竞争。为了吸引众多的吸烟者,香烟制造商和经营商利用新颖的包装、价格便宜的特点,广为宣传和推销。早期香烟的包装,不光是仅仅依靠烟标的牌名和图案,推销的手段还有报刊杂志上的大幅广告,印制精美的香烟广告月份牌,画片(俗称香烟牌子)。
月份牌香烟广告始自十九世纪末,是一种新颖、特殊的广告形式,一般为实力较强的企业所采用。它由画家绘制,印制精良,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烟商为促使烟民竞购自己公司产品,别出新裁印制了以集成整套可换取昂贵物品或以单片、数片即可换取小礼品为诱饵的香烟牌子,颇受烟民欢迎。英美烟草公司印制的“清末仕女”350片一大套,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香草美人图”100片一套,以及“封神榜”、“水浒”、“济公”、“东周列国志”、“聊斋”等成套香烟牌子,已成为被人寻觅的收藏品。
烟标者,卷烟商标也。“烟标”的命名,是近期的事情。在中外辞典中,找不到“烟标”的名字及注释。早些时候,烟标的代名词是烟盒、烟皮、烟包、烟壳、烟纸等,这些均是以卷烟包装的形象和材料来称呼的,当其内在的涵意和作用被人们真正意识到时,才正式冠以正统的“烟标”称号。烟标现已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所收藏,成为继邮票、火花之后的世界三大平面收藏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