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海钩沉 > 其他综合 >

古今地名对照表大全(16)

时间:2010-09-18 21:46来源:未知 作者:风扇 点击:
庙街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占。 怯绿连河即驴驹河或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
  
庙街——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占。
怯绿连河——即驴驹河或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南,直至我国呼伦湖,长三千余里。
怛罗斯——“怛”作“恒”者误,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唐高仙芝在此为大食所败,被俘士兵传造纸术至中亚细亚。
郑——西周末郑国始封,在今陕西华县东,后东迁今河南新郑一带。
郑州——隋初置郑州,治成皋,唐迁管城,即今郑州。
单父——在今山东单县,春秋属鲁,秦置县。五代后唐为单州治所,明改单县。
单子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单于都护府——唐高宗时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漠南突厥部落。
河中——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护国军。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东——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⑧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北——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外——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西——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武威)。
河州——前凉分凉州置河州,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唐后期属吐蕃。宋熙宁复置。明清或为卫,或为州。民国为导河县。
河阳——汉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西。隋移今县南。金移至今县。明初撤销,并入孟州。历代都洛阳者,常以河阳为重镇。北魏筑三城,北中城在北岸,中禅城在黄河中沙洲上,南城在南岸。唐后期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以镇之。
河阴——唐在今荥阳北置河阴县及河阴仓。元明县治屡迁,均在今荥阳东北。清乾隆时并入荥泽。民国复置,后又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
河南——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⑧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桥——古代黄河桥屡见记载。最早为战国秦昭襄王时建筑的蒲津桥,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间。最著名者为晋杜预在富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西北)所建浮桥。北宋时尚存。
河朔——指黄河以北。
河源——隋置河源郡,治亦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本吐谷浑地。隋末仍入吐谷浑。唐置河源军,治今西宁东南,后为吐蕃所有。
河西务——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集镇。元在此接运海运漕粮。
泸水——诸葛亮五月渡泸,即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后的一段。
泸州——今四川泸州。南朝梁置,治所初名江阳,即今泸州。
油口——亦壁战后,刘备领荆州牧,驻军油口,在今湖北公安北,为古油水入长江之口。油水,今松溪县以上名界溪河。公安县境之河已淤塞。
泗口——即清口,古泅水在此入淮,在今江苏清江西南。
泗水——①古泅水长一千数百里,为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起源于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向西至今兖州后,向南至今济宁市东的鲁桥镇,再循今运河南下,穿过今南阳湖,由今昭阳湖西继续向南到今徐州东北,再从现存的淤黄河故道东南下,至清江市附近入淮河。鲁桥以上的泗河至今仍存,以下则面目全非。徐州以下一段,金代被黄河所夺,黄河于清咸丰间北迁后,这段河道完全淤废,故古泅水的下游不复存在。鲁桥到徐州段,即古泅水中游,元明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在明隆庆、万历以后,这段运河的河道移到昭阳湖、微山湖以东,原来的泗水中游水源断绝,从南阳镇(在鲁桥镇西南,位于南阳湖和昭阳湖的分界点上)到徐州一段,完全变成了平地。②秦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汉改沛郡。
泗州一一北周末改安州为泗州,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唐开元移临淮(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陷入洪泽湖,乃寄治盱眙.乾隆时移治今泗县。民国度州。现属安徽。
泌阳——唐天宝时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泓——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州——隋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度使,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原——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金废。
泾惠渠——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唐以后废。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庆——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年(1225年)自邵州升置。民国废。
定州——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北宋末定州为中山府。明改定州。
定襄——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诸葛亮葬此。
宕渠——汉末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州——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带。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昌——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民国废府,以府治为宜昌县。今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平——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自此北京城垣位置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县一—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陵——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州一—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时升为东平府。
房陵——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唐为房州治所。元废房陵县入房州。明降州为县。
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古为一湖,元分为三湖,今有两湖,与汉居延泽位置或有出入。
肃州——今甘肃酒泉旧名肃州,始于隋朝。
建业——212年孙权始以今南京为建业。西晋灭吴,用旧名株陵,既而分为秣陵、建业。西晋末,避愍帝讳改建康。
建宁——①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朝梁末废。②南宋升建州为建宁府,治建安(今福建建瓯)。元为路。明又为府。民国废。
建州——①唐置,治建安,辖闽江上游一带。②契丹有建州,治永霸(今朝阳西南)。明初废。
建安——今福建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福建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建昌——①宋于今江西南城置建昌军。元为路。明清为建昌府。民国废府。②今四川西昌一带,南诏蒙氏置建昌府。元为路。明置卫,改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改宁远府。
建康—一①即今南京,见名城专条。⑧前凉建康郡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唐武则天时,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建州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在今吉林市东南,以阿哈出(李思诚)为指挥使。八年至十年间,再在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以后两部迁至今辽宁新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年),明增置建州右卫,以猛哥弟范察为指挥使,猛哥子董山继左卫任。
陕甲——作为大行政区,始于北宋陕西路,所辖不包括今秦岭以南的陕南,而包有今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山西、河南各一小部。熙宁时分为永兴军路、秦风路。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