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海钩沉 > 其他综合 >

古今地名对照表大全(20)

时间:2010-09-18 21:46来源:未知 作者:风扇 点击:
安东都护府一一668年唐置,治平壤(今朝鲜平壤)。676年迁治辽东故城(今辽东)。次年,再迁新城(今抚顺北)。以后又由平卢节度使兼领都护。761年度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一一668年唐置,治平壤(今朝鲜平壤)。676年迁治辽东故城(今辽东)。次年,再迁新城(今抚顺北)。以后又由平卢节度使兼领都护。761年度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一一669年,唐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治所先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其后逐步南移,最后治天安军(改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乌加河东岸)。德宗建中时废。
安西都护府一一640年唐罩,初治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后移龟兹(今库车),曾移碎叶,692年还治龟兹。贞元年间府治被吐蕃攻陷。
安南都护府——679年,唐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督护府,治宋平(今越南河内)。都护由交州刺史兼,后期由静海军节度使兼。十世纪三十年代越南吴朝建立,遂废。
许——西周所封姜姓国,本在今河南许昌东,后迁叶(今叶县西南),后复数迁,最后在容城(今鲁山东南),为楚(或魏)所灭。
许州——北周置,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宋曾升为颍昌府,金仍为许州。民国为许昌县。
许昌——曹操迎献帝居许,曹丕时改许昌,地在今许昌东。宋并入长社。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祁州——唐末分定州置祁州,治无极,宋移蒲阴(今安国)。民国以原州治为安国县。
寻阳——汉寻阳在今湖北黄梅西南。东晋以今九江、广济间长江两岸地置寻阳郡,即以寻阳为治所。咸和中(326—331年)移寻阳县至今九江西,而移郡治至柴桑县(今九江西南)。后将寻阳县并入柴桑。南朝梁末移郡治至柴桑之湓口城(即今九江)。隋改柴桑县为寻阳,治湓口城,即今九江市。唐改为浔阳。唐浔阳郡即江州,曾称九江郡。
阳山——秦汉指阴山最西一段,即今内蒙古狼山。
阳关——汉置,在玉门关南,即今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武——秦置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唐移今原阳。1919年与原武县合并,名原阳。
阳城——秦置,县治在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五代后周并入登封。又秦于今河南方城县东亦置阳城,汉名堵阳。
阳夏——秦太康县,即今河南太康。
阳羡——今江苏宜兴旧名。
阳湖——清雍正分武进县,置阳湖县,同治府城,民国并八武进县。
阳翟——即今河南禹县。明并入钧州。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白马河与汉水会合处。蜀汉有阳安关,在汉阳平关以南,即今宁强西北。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
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传为黄帝与炎帝交战处。
阶州——唐置阶州,治所在今甘肃武都东。明移治今武都。民国为武都县。
阴平——西汉阴平道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曹操建阴平郡,以阴平为治所,后为蜀汉所有。邓艾由阴平道(道路名)入蜀,即由今文县越岷山山脉,经四川平武、江油,进兵成都。隋唐阴平郡即文州。
妈港——澳门别名,因妈祖神庙得名。
好水川——即今甜水河,由六盘山东流至甘肃静宁。
戏水——在陕西临潼东,由骊山北流入渭。
戏亭——在临潼东北戏水西岸,传周幽王死此,
买卖城——《恰克图条约》所说买卖城,即今蒙古国阿尔丹布拉克。又以前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部商业区,亦有买卖城之称。
那烂陀——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著名寺院,在今巴腊贡。十二世纪末以后被毁。

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寿州—一隋以北周扬州置寿州,治寿舂。宋为安丰军。元安丰路。明清仍寿州。民国为县。
寿昌——晋改新昌县为寿昌县,原治今浙江建德西南。唐移今寿昌。现并入建德。
寿春——今寿县古为寿春,东晋名寿阳。
杜曲——已见韦曲。
杞——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
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北杨柳村,唐宋时黄河重要渡口。
邯郸——战国为赵都,始于公元前386年。秦设邯郸郡。汉为赵国。自古至今,惟东魏一度度入临漳县,隋复置。
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的古盐泽。
芙蓉城——简称蓉城,指成都,因五代后蜀在城上遍植木芙蓉得名。
芙蓉湖——今无锡西北与常州间,古有芙蓉湖,后淤为田。
苍梧——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辖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苎罗山——传为西施生地,今地说法亦不一致,或云今浙江诸暨南,或云在今萧山县境。
苏州——隋灭陈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始有苏州之称。
苏禄——古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
花刺子模——中亚古国,在阿姆河下游,都城乌尔坚奇(玉龙杰赤)。成吉思汗征服其国,后又为帖木儿征服。十六世纪中叶迁都基华。1873年为俄国兼并。
亦县——旧以“赤县神州”指中国。又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列第一等。
赤岭——今名日月山,以土石皆赤得名,在青海湟源西。
赤城——浙江天台北有赤城山,四川青城山亦称亦城山。浙江台州因赤城山而有赤城之称。又今河北有亦城县。
赤嵌——台南一带原有赤嵌社之称。1653年荷兰侵略者在今台南造普罗文查城,人称赤嵌城或红毛城。
亦壁——①今蒲圻县西北亦壁山,与洪湖县乌林矶隔江相对,为赤壁战处。另说谓战地在今湖北武汉市以南的武昌县西赤矶山。②湖北黄冈县江边赤鼻矶,宋苏轼误以为亦壁战处。
杏山——明杏山驿在今辽宁锦县西南。
杏花村——指今安徽贵池县西,亦指山西汾阴东。
严州——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县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
两江——清初指江南、江西两省,乒分苏、皖、赣三省,而两江总督官名不变。
巫县——今四川巫山县,隋以前名巫县,晋以前治今县北。
甫里——指今江苏苏州东南角直镇。
邳州——北周置邳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唐贞观时废。金复置。清移今邳县西北旧邳县。民国改县。
辰州——隋改武州为辰州,后移沅陵,明清为府。
辰阳——汉辰阳县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隋改辰溪,移至今治。
扶风——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扶余——扶余即夫余,古族名,居松花江中游平原。渤海以其旧地置扶余府,治扶州,在今吉林农安。
扶南——中南半岛古国,在今柬埔寨。七世纪中叶为属国真腊所灭。
抚州——①隋抚州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明清为府。民国为临川县。今为抚州市,设临川县于其西南之上顿渡镇。②金以柔远(今河北张北)为治所,置抚州。蒙古为隆兴府。
抚冥——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
连州——隋连州治桂阳(今广东连县)。1911年改为县。
邺——邺本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汉之魏郡、东汉末的冀州,都以邺为治所。以后迭为都城。北周为相州魏郡治所。杨坚毁邺城,迁相州至安阳。以后又在故地设邺县,宋并邺县入临漳。
邺都——五代后唐以魏州为兴唐府,号邺都。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即后周。北宋大名府所在地。
坚昆——唐于铁勒结骨(黠戛斯)部地置羁縻都督府,名坚昆,在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岐山——①今陕西岐山县,隋改北周三龙县置。②岐山县东北之山,亦称天柱山。
岐州——魏孝文帝时置,治雍县(今凤翔南),隋移凤翔。唐为凤翔府。
岐沟关——唐末至宋有岐沟关,在今河北涿县西南。
岘山——即岘首山,在襄阳南,东临汉水。
别失八里——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唐为庭州治所。曾属西州回鹘。十三世纪受蒙古统治;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后裔于1370年建国,国号别失八里,以建都此城得名。后迁亦力把力(今伊宁)。最后为瓦剌所并。
吴山——①即虞坂、盐坂,在山西平陆县北,为中条山重要通路。②即杭州西湖东南的城隍山,亦名胥山。
吴门——苏州的别称。
吴会——指吴郡、会稽郡。
吴州——①梁、陈曾置吴州,隋改苏州。②梁、陈又曾在今江西波阳一带置吴州,隋改饶州。⑧北周在淮南东部置吴州,治江都,隋改扬州。
吴兴——三国吴在今浙江湖州一带置吴兴郡。唐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吴郡——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杭州亦在吴郡之内。参“苏州”条。
吴头楚尾——今皖赣间沿江一带,古吴楚交界之地。
利州——西魏置,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宋以利州为路名,治兴元府(今汉中)。南宋分东西两路,西路治兴元,东路治兴州(今陕西略阳)。利州属利州东路。元以利州为广元路。
秀水——浙江嘉兴北有绣水(秀水)。明宣德间分嘉兴县置秀水县。民国先并为嘉禾县,又改嘉兴县。
秀州——五代吴越始以嘉兴为治所建秀州。南宋庆元时升嘉兴府。余见“秀水”。
秀容——在今山西省西北部,即秀容川。有城,北秀容梁郡城在今朔县北,北魏时尔朱氏为秀容部酋长居此。南秀容城在今岚县南。

伯力——即伯利。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会处东岸。1858年,俄占,称哈巴罗夫斯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被俄割占。
佛山——原为镇,今广东佛山市。旧为四大镇之一。
佛郎机——明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因而又称其炮为佛郎机。明人亦有称西班牙人为佛郎机者。
佛逝国——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
佛堂山——即今斯里兰卡南端栋德拉角。
佛陀加雅——传为释迦牟尼成道处,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南。
余吾水一—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土拉河。
谷城——谷城山亦称黄山,今山东平阴西南。刘邦葬项羽处。
狄道——秦置狄道县,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郡治。西晋末为狄道郡治。唐狄道郡、临州,宋熙州,均治狄道。清乾隆时改州。民国初为狄道县,后改临洮。
邹——古国,本为邾,都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迁绎(今邹县东南)。战国时为楚所并。
龟兹——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唐于此置羁縻都督府,又为安西四镇之一。
条支——西域古国,在今伊拉克境内。汉时属安息。
身毒——汉时译印度为身毒。
库伦——意为城圈,用作地名。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应——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秦封范雎应侯,即此地。
应天——北宋以宋州为应天府,治今商丘南。明初改元集庆路为应天府,治今南京。明统辖南直隶江南各府及江北安庆等地的巡抚称应天巡抚,驻苏州。
应昌——元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
庐州——隋置庐州,治合肥。明清为庐州府。
庐江——汉庐江郡治舒(今安徽庐江西南)。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庐陵——汉置庐陵县,历代县治屡迁,初在今泰和西北,隋在今吉水东北,唐始以今吉安为庐陵。孙策置庐陵郡,治庐陵。隋唐曾以吉州为庐陵郡。明清为吉安府。
怀庆——元有怀庆路,治河内(今河南沁阳)。明清为怀庆府。
怀州——北魏置,治今河南沁阳,本野王,隋改河内。蒙古为怀孟路,元改怀庆。
怀朔——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怀荒——北魏六镇之一,在今河北张北。
忻州——隋以秀容(今山西忻县)为治所,置忻州。民国废。
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沅州——唐沅州治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黔城镇),后曾称巫州、叙州,宋熙宁中再改沅州,治卢阳(今芷江)。元为路。明清均曾为府。民国以府治为芷江县。
沔州——南宋在略阳(今属陕西)置沔州(原称兴州)。元移州治到铎水(今勉县东),略阳为州之属县。明并铎水入州,又降沔州为沔县。今为勉县。
沔阳——①西汉沔阳县在今勉县东,魏晋曾为梁州治所。②今湖北另有一沔阳。南朝梁在这一带置沔阳郡。北周为复州。隋为沔州沔阳郡。唐为复州竟陵郡。宋为复州。元改复州路置沔阳府。明、清为州。
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秦始皇死处。
沙州——十六国时河西各国屡置沙州,或在敦煌,或在乐都,或在酒泉,均不久即废。南朝齐曾以阴平氐帅杨氏为沙州刺史。,唐以瓜州为西沙州,又改沙州,治敦煌(今县西)。后入吐蕃,张议潮以之归唐,后属西夏。元再为沙州。明置卫,后废。
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唐在此置监牧马。
沙羡——西汉置沙羡县,在今湖北武昌县(非武汉市的武昌)西金口。晋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后废入沙阳。
狈水——史籍所记,一般指今朝鲜大同江。
沃野——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
沂州——北周置,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东南)。隋移临沂。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临沂县。
沧州——北魏置,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唐移治清池(今沧州市东南)。明移治长芦,即今沧州。清中叶后不辖县。民国为沧县。今置市。
汾州——北魏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后移西河(今汾阳)。明清为府。民国废。
汴水——从中原通东南的水道,魏晋以前,为从狼汤渠(古鸿沟)南下颍水、涡水一线。魏晋以后,为先从荥阳汴渠沿狼汤渠向东至开封,再向东沿皈水(开封至商丘附近)、获水(商丘北起,经虞城、砀山等地至徐州)到徐州入泗水的一线。这一线总称汴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的旧运道不大用了,唐宋人就把通济渠叫做汴河。金元以后,旧汴河既被黄河所夺,通济渠(汴河)也因宋金分治,废弃不用而淤塞。
汴州——北周置,治浚仪(今开封)。五代后梁升开封府。
汴梁——开封的别称。元改金南京路为汴梁路。
沛郡——汉改泗水郡为沛郡,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东汉为沛国。东晋又有沛郡。北齐废。
汶山——西汉以汶江(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北)为治所,建汶山郡。隋汶山郡即会州。隋又于今茂汶置文山县。会州、汶山郡及唐以后茂州,都以汶山县为治所。
汶江一—一作汶水,古指岷江。
沪尾——台湾淡水港旧名。
沪渎——“扈”即现在的簖。古时上海人民多用“扈”捕鱼,因而境内的吴淞江有沪渎之称。六朝时所指为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东晋时在此筑垒称沪渎垒,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沈州——契丹以乐郊(今辽宁沈阳)为治所建沈州。元改沈阳路。
沈黎——汉武帝以榨都(今四川汉源东北)为治所,置沈黎郡,旋废。成汉曾复置,北周废。
沈阳故宫——清入关前所建宫殿,除北京故宫外,历代帝王宫殿,保存完整者仅此一处。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宋州——隋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置郡后改宋城),曾称梁郡。唐为宋州睢阳郡。宋升应天府。
郏——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北。公元前597年晋楚战处。
张掖——公元前111年汉分武威郡置。后世又有甘州之名。
即墨——战国齐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在今即墨。
灵州——北魏置,治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北周改州洽名为回乐县。隋唐为灵州灵武郡。唐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宋属西夏。元为灵州。民国为灵武县。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清康熙曾改题云林寺。
陆口——即蒲圻口、蒲矶口,系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陆浑——春秋陆浑戎居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汉在此置陆浑县。五代时并入伊阳县。汉又有陆浑关,即在县境。
阿尔泰——清光绪末所设政区,统今新疆阿勒泰地区。1919年改隶新疆省,为阿山道。
阿力麻里——即阿力马力、阿里麻里、阿里马。元置行省,在今新疆霍城水定镇西北。
阿勒楚喀——清雍正时建城,清末改为阿城县(今属黑龙江)。
阿尔泰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山区。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其地。另一部为唐努乌梁海。
阿旃陀石窟——印度古代佛教徒所开,从公元前一或二世纪至公元六七世纪,经营六七百年,共二十九洞。久已湮没。近代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知地在印度西南部奥兰加巴德东北文达雅山,始重新发现,中有大量石像、壁画。
陇川——明有陇川宣抚司,治陇把,即今云南陇川。
陇右——古指陇山以西地区。唐有陇右道,辖六盘山以西及今新疆东部、青海东部,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又以为方镇名,节度使亦治鄯州。安史乱后,地为吐蕃攻占。
陇西一一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陈仓——秦陈仓县在今陕西宝鸡市东。隋移治今宝鸡市。757年,唐改名为宝鸡。
陈州——北周置,治秣陵(今河南沈丘南)。隋移治宛丘(今淮阳)。北宋末为淮宁府。金仍为陈州。清为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淮阳。
陈郡——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陈留——秦置,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陈仓道——即故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转向东南入褒谷,出谷即至汉中。
陈桥驿——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赵匡胤“黄袍加身”处。
妫水——中亚阿姆河古名,亦称乌浒水。
妫州——唐置妫州,在今河北张家口、怀来一带。
邵陵——晋避司马昭讳,改原吴昭陵郡置,治邵陵(今湖南邵阳)。隋废。
邵州——唐从潭州分出邵阳置南梁州,旋改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升宝庆府。
鸡笼——台湾基隆旧称。港口外的基隆屿称鸡笼山。
鸡鹿塞——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
邰——周族远祖至公刘所居地。在今陕西武功西。
甬——浙江宁波简称,因甬江得名。
甬桥——在今安徽宿县南古汴水上的桥梁。唐时为水陆交通要冲,元和时置宿州,以资守。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