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海钩沉 > 其他综合 >

古今地名对照表大全(3)

时间:2010-09-18 21:46来源:未知 作者:风扇 点击:
乌林孙、刘破曹操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 乌程旧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宋与归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为吴兴县。 乌蒙原为土司,治今云
  
乌林——孙、刘破曹操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


乌程——旧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宋与归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为吴兴县。

乌蒙——原为土司,治今云南昭通。清中叶改流。

乌孙——古游牧族,本在河西走廊,汉文帝时西迁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至葱岭以北。

乌浒水——中亚阿姆河古名。

乌思藏——“思”一作“斯”。元明称前后藏为乌思藏。

乌里雅苏台——旧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汗省省会扎布哈朗特。清定边左副将军驻此,统辖喀尔喀四部与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故又为清政区名,当时通称外蒙古。


凤翔——唐凤翔府(本为郡)治天兴,即今凤翔。金为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文州一一北周至元为文州,治所先在今甘肃文县西,元移今文县。明为县,阴平道经此。

方城——楚在春秋时所筑长城,战国时扩展,自今河南方城沿伏牛山脉,南至今邓县北。方城县东北有方城山,楚方城在其东麓。又湖北竹山县东南亦有方城山,春秋时庸国在山南筑城,也叫方城。有人认为春秋时楚大夫屈完说的“楚国方城以为城”的方城,指大别等山而言,当时还没有筑城。

巴——古有巴国,周以前在鄂西,后迁川东。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巴东——东汉末置巴东郡,治鱼复(今四川奉节东)。南朝梁以鱼复为治所,建信州。隋以信州为巴东郡。唐改夔州,以秭归、巴东另置归州。以后又曾以归州为巴东郡,夔州为云安郡。

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后期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晋置巴陵县,南朝分长沙置巴陵郡。隋唐巴陵郡即岳州。治所都在岳阳。

邓——古国,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或曾发展到今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州——隋置邓州,治穣县(今邓县)。

双岛——辽宁金县西南海中有二岛南北对峙,名双岛。袁崇焕斩毛文龙处。

双屿港(山)一一在浙江宁波东南海中。明王直与倭寇据此。

双城子——在绥芬河下游北岸,傅尔丹河西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入俄。名尼古拉斯克,后改乌苏里斯克。


孔庙、孔林——曲阜孔庙在县城内,原为孔子阙里故宅,历代修筑,现占地32,700平方米,有房屋460多间。孔林在北门外,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基地。历代修筑,碑刻极多。孔林现有面积约3,000亩。

 


邗沟——吴王夫差所开江淮间运河,开凿时间在公元前486年。南起今扬州市南,向北过高邮西,向东北进入射阳湖,然后向西北至淮安北入淮。汉末陈登开从高邮一直向北至淮安的河道,但不甚通畅。隋复加疏通。

玉门关——汉置,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在疏勒河南岸,六朝时移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玉壁城——西魏筑玉壁以御东魏,在今山西稷山西南,四面皆临深谷。

未央宫——汉长安未央宫,至唐末始全毁。前殿台基今存,在西安西北郊马家寨村。

邛州——南朝梁置。唐时治所从依政(今四川邛崃东南)迁临邛(今邛崃)。民国改邛崃县。


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之名始于西魏。

甘肃——元有甘肃行中书省,辖今甘肃省河西及青海、宁夏各一部。明九边有甘肃镇,辖嘉峪关以西,总兵驻甘州卫(张掖)。行政区划则全属陕西省。清置甘肃省,辖区包括今宁夏及青海北部。1928年,青海、宁夏建省。

甘露寺一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三国吴始建。演义有刘备、孙权拔剑试石事,其实当时寺尚未建,那里会有孙刘在此相会之事。

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参“南京”专条。

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唐曾置振武军、神武军、天威军。唐与吐蕃争此城,屡得屡失。

石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


左冯翊——汉与京兆尹、右扶风称三辅,左冯翊与右扶风既系官名,又系政区名。即将京师附近地区交给三个地方官治理,治所都在长安城内。东汉始分出。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临晋(今大荔)。

左国城——在今山西离石东北。十六国汉刘渊都此。

右北平——战国燕置右北平郡,西晋改北平郡。秦时治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汉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

右扶风——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兴平东南),余见“左冯翊”。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角布达拉山上。七世纪松赞干布始建。清初,达赖五世大加扩建。高十三层,178米,东西绵亘四百米以上。

龙门——①黄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东北间。②即伊阙,在洛阳市南,伊河东岸有龙门山,西岸有香山,对峙如门。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起,四百余年间,开凿石窟,雕刻佛象。今存1,352窟,造象97,000余尊。


龙城一一①匈奴单于祭天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②十六国前燕旧都,后燕、北燕都城,在今辽宁朝阳。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东汉至南朝为交州及交趾郡治所。

平卢——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平州——汉末辽东即有平州之名。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今属河北)。

平江府——宋徽宗征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

平阳——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平城——在今山西大同东北,北魏时曾为都城。

平原——汉平原郡,治平原,在今县西南。隋唐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陵县。汉唐平原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平凉——十六国前秦置平凉郡,治所平凉在今县西北。北魏迁治鹑阴(今华亭西),辖境亦有出入。隋唐曾以原州为平凉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平凉仅为州内一县。金置平凉府,治今县。民国废府。

平虏渠——曹操攻乌桓时所开运河,上起呼沲(即滹沱河),下入弧水(上游即沙河,下游入海处在今天津)。

平地松林——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一带,南至河北围场以北,为奚、契丹族活动的地方。

打箭炉——清雍正时置打箭炉厅,治打箭炉,即今四川康定。


打牲乌拉——原为明海西女真乌拉部乌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努尔哈赤灭乌拉,改称打牲乌拉。

东川——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为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四川盆地中部。

东平——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东吴——指三国孙吴,亦为苏州别称。

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宋苏轼谪居黄州,因地名取号,称东坡居士。

东昌——元以博州为东昌路,治聊城(今属山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东京——①东汉、北周、隋、唐都以洛阳为东京(隋唐亦称东都)。②渤海有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⑧五代北宋以开封为东京。④辽五京道之一,治所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

东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都——见“东京”条。

东莞——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东莞县置于唐代。

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东陵——清太宗后昭西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慈禧慈安定东陵,均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称东陵。另有西陵,在易县西梁各庄,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


归绥——呼和浩特市旧名(1954年以前)。

归安——旧县名,见“乌程”。

归德——金改原宋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移睢阳;明置商丘为治所。民国废府。

北平——古代以北平为郡名、县名者甚多,今从略。明初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属北平行中书省。永乐建都,改为北京顺天府,北平省所领直属中央,遂称直隶。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北邙——即邙山,在洛阳北,古为葬地。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京——①唐与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太原府(今太原西南)为北京。②宋仁宗时以大名府(今大名东北)为北京。⑧金先一度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后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④明初曾以开封为北京。永乐于今北京建北京,称京师。

北庭——唐都护府名,又为方镇名。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远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西突厥各部族。712年,设北庭节度使,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军、镇等。后地入吐蕃。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