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行的《宗教词典》上说,女相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也有人认为,到了唐代,观音才摇身而变成女性。其实,观音造像是逐渐演变的。初唐与盛唐时的观音像便有明显的区别,可以看出其渐变的过程,如造像穿上透明的裙衫,脸庞渐丰润,呈富态状。这与当时的女子美的特点是相符的,只是还未完全变为女性。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变成了女相。
观点5:
在佛教寺庙殿堂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女性形象,可是在印度佛经里,观音菩萨却被称为善男子,印度和中国的早期造型艺术中,其形象也都是长着胡须的男子像。
根据佛教的教理,菩萨是无漏(断除了烦恼,证得了菩提)圣人,是法身大士,无所谓男性女性,亦无男女之别。但事实上无论是佛经还是世俗社会都喜欢让他随顺世间,带上世俗的性别。将观音菩萨女性化一般认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
1、佛经称观音菩萨具备圆通大智,能示现30余种化身,救无边苦难,他的变化中就有女身。如《楞严经》观音菩萨对佛陀说:“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我与彼前见(现)比丘尼(即尼姑)身、女王身、国王夫人身、命妇身、大家童女身、而为说法。”这些记载为观音菩萨女性化提供了重要的经典依据。
2、观音菩萨寻声救苦,一呼即应的济世方法体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伟大胸襟,这种情怀与人间母亲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意义相同。这一内在特性是观音菩萨女性化的重要内因。
3、观音菩萨女性化是佛教在我国传播中越来越多的妇女信佛要求的结果。观音菩萨女性化开始于南北朝时,当时我国佛教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信佛者日趋增多,但当时众多佛教神袛,几乎全是男性,这种情况使大量女众信徒大感失望,因此,塑造一个女神,以满足女性信徒的要求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观音菩萨以其慈悲的女性特征,善于变现女身的特长,又无需外求等种种自身优越条件自然是塑造女神最好的对象。这便是观音菩萨女性化最重要的原因。
观点6:
我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都是开放与交流的结果。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德高望重”的观世音了。观世音是印度古梵文的意译,音译是:阿波萝吉多舍波罗。她是一位佛教的大乘菩萨,在西汉时随同“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僧人一起来到中国安家落户。据竺法护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说,观世音能以视代听,以耳代目,当世间众生遇难呼救观世音时,菩萨可即时“观”其音而来救助解脱,故名“观世音”。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简称“观音”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