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别处的观音宝相都不说,单说少林寺里的那一尊观音法相,又是与众不同,塑得环眼巨鼻,阔口广额,头上边乱发如蓬,两只耳朵长大无比,穿着一对粗而且大的金环,直垂两肩,衣折痕也散乱不整,赤著一双大脚,手中还斜支著一条黄金宝棍。这尊法相,倒像五百罗汉里边的鸩摩罗多尊者,俗眼凡胎的人,谁也不会当他是观音大士。
但少林寺却又明明的将他供在观音阁中,僧徒们也都认为观世音菩萨,这不是很奇怪么?
可是少林寺的观世音法相,所以塑得这般模样,中间也有一段故事,待我慢慢讲来。少林寺本是中国一大丛林,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从初祖达摩禅师开山以来,非但禅乘远播,就是武功也极著名。但是在初建的时候,却并没有观音阁,直到元朝时代,红军作乱,兵祸蔓延到中州。那个红军首领李全,已深知少林寺的武功,要想招致寺中的僧徒,收为己用。
不料少林寺僧众等是严守戒律深明大义的人,不肯相从,因此李全便老羞成怒,率众围攻少室山,声称非扫灭少林寺不肯罢休。那时,少林寺僧虽说是擅长武功,到底众寡悬殊,势不能敌,竭力防守,后来渐渐不支。
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杀出一个莽和尚来,手提铁棍,直抢到红军队里。众人看时,却正是新来的挂单和尚,只见他宝棍起处,如同疾风猛雨一般,寒光万道,杀得那班红军马仰人翻,声声叫苦,就是那为首的铁枪李全也大败亏输,率众远遁。那时众人都觉眼前金光一闪,就失了那莽和尚的所在,四下探望,才见他正站在嵩山御寨之上,现出丈六法身,自称是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来解厄的。
于是少林寺就依他显化的宝相,塑成此像,盖造观音阁供养。这件事在少林寺志上也载得明明白白,可见并非虚造了。也可知观世音有种种不同宝相,正是显化时遗迹了。
观点14: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覆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子等饰物的男神。
avalokita意“观”,svara意“音”(即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义为该菩萨能够自由的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
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至7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的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其脱离灾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