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9:
你是说二心说本身“愚蠢”还是“挑明说二心说”愚蠢?
我觉得二心说不错,挑明说也利于大家理解西游原著------要是看旧版西游,无论如何也得不出“二心”的结论。
观点10:
佛家说心生万物,孙悟空的二心产生了六耳猕猴这个妖怪,所有法力,武器都和他一摸一样
观点11:
“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
从原著来看,六耳弥猴很可能并非实体性的东西。
“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为什么这四猴如此特殊?
再看原著在这一章里的一首诗:“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知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以及本章结尾处的“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加上如来的那句:“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和本章的题目:“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得出结论:六耳弥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也就是他自己的妄心。
观点12:
我的观点,不只六耳是孙悟空的化身,四种猴都是孙悟空的化身。灵明石猴是孙悟空的本心,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灵明石猴代表着最初那个单纯的孙悟空。赤尻马猴是孙悟空的痴心,想当官想出人头地的痴心。通臂猿猴是孙悟空的贪心,东海抢宝是因为贪利,大闹天宫是因为贪名,偷老君金丹,观音院卖弄袈裟等,不论为名为利都是一个贪字。六耳弥猴是孙悟空的执心,孙悟空内心一直想摆脱唐僧的管束,这种执念越积越强,终于在被唐僧又一次赶走之后达到极点,幻化成形回来报复唐僧。
在学本事之后,悟空已不再空,而在取经路上不断磨炼,终于又成为悟“空”。离开花果山,远离了赤尻马猴和通臂猿猴,打死了六耳,彻底灭掉了心中的执念。四猴只留下灵明石猴,那才是本来的悟空。
观点13:
以下为李安纲的解释:
既然有两个心,真心和假心,便是真假美猴王。赶走了真心,假心自然而来,所以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心打不过假心,假心打不过真心,叫做“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观音菩萨分不清,是因为有心,还有慈悲心,自然会有与之相对待的心。当如来佛给四大菩萨、八大金刚及众罗汉讲法时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如来能识得真假,是因为他无心无佛,无人无我,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还有首诗曰:
【人有二心】生灾祸,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所以,今何在《悟空传》里面的情节是《西游记》原著的延伸,并非原创……
李卓吾也评道: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心可以干万事,两心不可以干一事!!!
观点14:
六耳确实存在 六耳是知道灵猴的心魔所以他才假扮悟空的 他知道所以他想改变 为的只是能求法 因为六耳以自己的身份是不能求法的 所谓“法不传六耳”
观点15:
“二心竟斗大乾坤”是二心(猿)竟斗大乾坤的缩写,而如来那句“二心竟斗而来”可以理解为两个悟空“视觉的,而非真正的”有二心,这样才和全篇符合而不矛盾,否则因为这句的句面意思理解而否定全篇对六耳的肯定是很荒谬的
我认为喜欢所谓什么二心说的都是没看过书,或者读书不精导致
观点16:
二心未必就是指孙悟空精神分裂成两只猴子,老吴的意思更可能是说悟空的心魔引来了六耳而已。
观点17:
那六耳的金箍棒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两根一模一样的金箍棒.
网友回复:
金箍棒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实战中几乎没什么加成,并不比妖怪们的兵器强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