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的耙子沙僧的宝杖都可以随意变大变小。
六耳整根棍子变成金箍棒的外形再容易不过了。
观点18:
如果如来只是为了忽悠,让悟空打死六耳,他就不会提什么六耳的名号了,而直接说那是“二心”,不是更方便?
如来提了六耳,以及四大灵猴,若单从忽悠的角度看,更像是替悟空圆慌。
观点19:
持修大道者的心魔其实是可以脱离本体行动的。
也即是说本体不为心魔所制,心魔才会具象化。
而西游记中很多磨难其实都是某些人性弱点的具象化。
观点20:
其实上面已经说的比较接近本质了,但还差点,六耳并不是悟空的心魔。六耳的故事是叫修行人要认清道心和人心。
张三丰真人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心分为人心和道心,两者不能并存,顺人心则为凡人,逆人心则道心生,则可为仙。题目中“二心”即此二心,悟空为道心,六耳为人心,若此二心并存则会使修行者大乱,很容易错认人心为道心,白修一世。
唐僧逐走悟空,即是放走道心,故为“道迷放心猿”。
道心走人心便来,故悟空走六耳跟着便现身,唐僧因不识悟空道心之真,也就不能辨六耳人心之假。
因人心比之道心,表面上无大差异,实则更恶毒,所以悟空被唐僧骂后能忍,而六耳被骂后则一棒打倒唐僧。
要分辨真假,先要静观密察,即观音,故沙僧到观音菩萨处见到悟空,认出悟空为真;
再于生身之处探求,故二人再同去花果山水帘洞,悟空一见六耳便骂其占了他的仙府,六耳想自己去西天取经,正是道心一走人心便来作主。如果修行者错以人心为道心,修一辈子也白搭,所以后面还要除假存真。因为二心极难分辨,所以“观音”“天目”“授业恩师”这些外在手段均不行
观点21:
“谛听”,代表不着于色也不着于声。《金刚经》云“若以声**见如来,则为邪见,不能见如来”,就是此意,所以谛听能分辨二心真假。虽知假但不可当面说破,因为知假而欲除假,仍落于人心,正如常说的“有除妄念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个妄念”。谛听说佛法无边,是提示只有如来的真如之性才能除假。后面有首诗“禅门须学无心诀”,再有如来给众人讲色空不二的那首偈均是提示修行的正确做法。如来为妙有真空之性,所以能遍识周天之物。六耳为六识,又为混世四猴之一,为祸烈,毒性大,故变“蜜蜂”。金钵代表如来真如之性。而金箍棒为《乾》之九五,因为《乾》为九,象九千,九五四十五,象四千五百,合共一万三千五百,正与金箍棒重量一致。先以真如之行盖住,再用《乾》的中正之道灭之,方可去假存真,才能得到题目中所说的“真寂灭”
观点22:
如来讲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
书里写的很明白了,六耳和猴子是二心。
但是六耳不是猴子的分身或者精神分裂什么的,而是猴子动此心,就生此劫。
就像唐僧病的那三天,是因为前世怠慢佛法,被三只犀牛抓去,是因为在金华府观灯休息时间长了生了怠惰之心,师兄弟三个在玉华府为师,就招出一窝狮子来一样。
请理解中国神话的因缘概念,硬套分身或者精神分裂既不中国又缺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