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的每一个蛋白质都是由几万个原子组成的,而这些蛋白质每秒钟都会相互撞击10亿次以上。在10亿次的撞击中蛋白质要完成1000件任务——砸开葡萄糖分子以释放出能量,或者组建新的蛋白质——胰岛素、肌肉纤维、肾上腺素等。在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每秒钟都会完成六万亿的分解与组建蛋白质的事件。这当然包括你脑中拥有的1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
当一堆原子(比如你)向一个方向以光速运动时,则光子、电子、质子、原子、分子、细胞都会朝一个方向以绝对速度运动——光速不变原理。因为是绝对的速度,所以,光子相对于电子、电子相对于质子、原子相对于原子、分子相对于分子、细胞相对于细胞、我相对于你、秒针相对于钟盘、钟摆相对于钟座,一切相对运动都停止了,化学变化和手上的钟都也停止了,时间也就停止了,空间也等于不存在。
而当这堆原子——比如说是你乘坐飞船脱离地球以光子90%的速度,即“每秒钟27万公里”运动时,你身上所有原子内部的相对运动就会相对于静止在地球的我们就慢了10倍。当我们身体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旋转10圈的时候,由于你的速度是光速的90%,所以你身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才会转1圈,进而你身体任何一个细胞内的化学事件只能发生了六千亿件,而不是六万亿件。进而你的时间会比我们慢10倍(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量度)。你手上钟表里的原子也会比我们手上钟表里的原子的相对运动慢10倍,这样你的钟也会走慢10倍。你的心灵也会慢10倍——在你感觉过了“一小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过了10个“一小会”的时间。
人的意识过程会变慢拥有十分深奥的内在含义,由此可以体悟心灵本质。那么,我们的意识是如何变慢的呢?
我们平时看到的日光灯是一直亮着的,实际这是错觉。日光灯的光线是以每秒钟100次闪动的。我们可以把日光灯每闪亮一次定义为一个“灯量子”(量子:即是被分割的“量”)。而当一百个“灯量子”连续出现时,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连续被点亮的日光灯。
而我们所体验到的任何一个意识的过程——比如欣赏音乐或观看美女,都是我们“意识量子”连续出现的过程。我们以为意识感受是一直出现的,实际这也是错觉,我们的意识感受也像日光灯的闪烁一样,以每秒钟40次的频率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那么,如何通过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证明“意识量子”的存在呢?
首先,1秒钟=1000毫秒。而我们脑内出现的每一个意识量子的时间是40毫秒,即一秒钟我们脑中会出现25个意识量子。
其次,如果两个事件,比如两次嘀嗒声或两张图片先后出现在40毫秒钟的时间框限内(即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短于40毫秒)的话,我们在意识感知上就分不清楚那个声音在前,那个在后;而图片景色将成为双影,因为意识会将这两个事件整合为一个事件。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正好是40毫秒时,我们不但能分清楚这两个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看成是连续出现的。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超过40毫秒,比如50毫秒的话,我们即可以分清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分成不相干的、不连续的两个事件。最好证明的例子就是播放的电影胶片。
当电影胶片(每一个胶片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图片组成的)以每秒钟50个图片——即每2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电影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景物的模糊双影——因为这时两个图片会在40毫秒以内同时出现,我们的意识就会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5个图片——即每4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如同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一样,电影中的人物及景物是连续运动的。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0个图片——即每5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连续的运动的物体,而是连续出现的图片。
那么,一个意识量子是如何在脑中被“突现”出来的呢?这取决于我们脑内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任何一个人脑内都由超过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一个神经细胞又与其它超过20万个的神经细胞相互联系。这样大脑就成为了一个超级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用以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由食盐获得的正、负离子为载体的神经电流。脑神经纤维内几乎每时每刻都流动着这些带携带电磁场的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