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何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和人生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方面,我们来看看柯云路的观点撒:
前沿
即使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即使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要有一个“度”。
人活在世上都会有欲望,都会有追求,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过更好的生活,希望挣更多的钱回报亲人,这并不错。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活得智慧就是随时能清醒地把握自己力量的限度,在“力不从心”的时候清醒,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题目:人到中年如何预防“心理癌症”?
内容:
这些年我陆续出过几本有关心理健康的书,谈怎样走出焦虑症,也谈怎样有效地在职场减压。不少朋友来信,大多是告诉我读了这些书有怎样的感想,也有些朋友说他们按照我书中的方法去做,使生活工作的状态得以改善,这是令人欣慰的。
但也有一些朋友提出相反的看法。
“柯先生:你好!
对于你的减压提议,不会有多少人接受的。因为时下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就是能挣很多钱。而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想赚钱,就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拼尽体力。这能不损害健康吗?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还有央视十套节目中介绍过的许多“大家”,他们就不会英年早逝,不会过劳死。因为他们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不图任何利益回报,他们全神贯注搞科研,一门心思做学问,乐此不疲,乐而忘忧,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乐趣,获得了身心的享受。他们都是高寿的。所以说“英年早逝”、“过劳死”等说法并不科学。
心情舒畅地劳动,心甘情愿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干也不会累死人。干完事情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解除疲劳了。可怕的是为了钱或者权去拼命,不累死才怪呢。因为人的欲望很难满足,要不然怎么会有欲壑难填的说法呢!
以有限的生命去填无底的私欲,到头来只能自取灭亡……”
============================
来日方长显身手,干洒热血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