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五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12)
时间:2010-06-13 20:02来源:未知 作者:黑桃花 点击: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父母或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年成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119、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有何规定?
学校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其接受高等教育以及进入社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这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最重要举措。
120、营业性舞厅是否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121、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司法保护有何规定?
(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 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另外,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22、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
(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体现。
(2)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
(3)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23、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外部力量的帮助和支持,也要有其自身内部的努力。只有二者的紧密结合,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因此,为了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未成年人就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