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0-08-08 18:30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1-09-17 对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迄今为止采用的仍是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以及财政部等其他部门提出的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1-09-17

对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迄今为止采用的仍是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以及财政部等其他部门提出的一套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组成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与会计核算联系较紧密,是以新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指标为基础来构造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但是,随着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的转变,环境污染与资源耗减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客观上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和改革。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由于在不同的经济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不相同。在我国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基于这种理解来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核传统生产要素(如:设备、原材料、资金)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指由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认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依据是时间节约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是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论依据。由于企业对人、财、物力的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节约了劳动时间,就缩短了人造财富生产循环的周期,从而也就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反映时间节约规律的一种形式,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就能推动企业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经过人类劳动,不属于人造财富,也就没有价值,更无时间节约而言。这种认识为我们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动了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因为有一些人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地球的大地、空气、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其实我国拥有的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的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的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即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应能反映非市场活动造成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应能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角度来评价。在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不能单纯以市场性为原则来分析造成企业投入产出对比关系变化的因素,还应注意到非市场活动引起的占用和成果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如: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产生的外部成本没有在企业内部化,使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没有全部反映到投入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产生于企业的生产行为,当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他人遭受损失而得不到弥补,就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例如:企业扩大生产而增多废弃物排放,导致水源污染,使自来水厂的生产成本增加,使下游农业生产蒙受损失。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不仅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使其他企业(或个人)需要花费成本费用和支出使环境资源重新回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如果允许企业可以自由排放污染物,那么企业的排污就不会构成企业的内部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排污企业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包括受污染影响的企业和他人的损失),其差额即是排污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这种外部成本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直接相关,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因此就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将这种外部成本加到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去,使其企业内部化。由于企业应该支付的污染成本没有计入到本企业的投入中(或没有从本企业的产出中扣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夸大了。在这里,这种对排污企业来讲是免费享用但却具有社会成本的资源在经济学中称为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是排污企业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当资源是不可分拨的,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信号,市场机制也就无法对污染者提供适当的限制。一般来讲,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就会生产过度。因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必为自己的生产外部不经济负责,也不必为这种环境质量消耗向社会赔偿。排污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对于本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好的,但排污越多,造成的污染也越多,对其他企业,对整个社会来讲,却不是好的经济效益。

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应能促进企业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问题 

在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不能不重视当前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的问题。作为考核企业的统计指标,应该注意指标对工业企业行为所产生的导向作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政府于1994年3月公布的《中国对世纪议程一中国对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强调了“重点是发展、兼顾环境”这样一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讲,就是要求工业企业在努力发展生产,推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尽可能提高稀缺的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可是,无数的统计资料显示,工业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耗减的主要部门之一。长期以来,工业企业为了追求传统工业经济形态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效益提高,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为了摆脱贫困和破产的威胁,无节制地消耗着大量自然资源,排放的“三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越是追求这种传统的经济效益,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耗减也越厉害的局面。这样一来,企业从短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是好的,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就不是好的。例如:每一个木材厂为了多赢利而多伐木,而所有木材厂的多伐木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行为的总作用会使森林毁坏、水土流失、水灾泛滥,给所有木材厂的生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是因为投入和产出的市场是连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像一张看不见的网一样的系统之中。对一种产品的投入过多,会造成其他产品的产出过多。当产品间的供给和需求超过了条件所允许的限度时,这张网就会拉破。这就如同一个生物循环链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会使整个链条中断一样。各种产品生产追求的高额利润就会消失贻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与资源(如:森林资源)在供求数量方面也可能存在有价格弹性,但应看到:环境资源与企业生产的人造财富是有所不同的。环境资源的供给要通过价格来调整,在技术上有很大困难,而且做出这种重新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当长的。例如:利用价格来调整木材资源的供求,树木的长成可能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找到一种替代木材的新的资源则所需时间更长。因此,应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进行改革,促进企业注意当前存在的环境质量下降和自然资源的耗减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讨论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占用和知识要素的投人;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直接成果有多少,而且要考虑环境费用对产出结果的抵减数量;不仅要考虑时间的节约,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代内公平的使用资源,而且要考虑代际公平的使用资源;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且要考虑人类后代满足其生存的需要。我国经济学中关于经济效益的解释,是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新认识的科学基础,因为它揭示了经济效益中最基本的内涵和特征。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在西方经济学中,虽然没有对“经济效益”作直接表述,但却有关于“经济效率”的讨论。经济效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换句话来讲,就是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又称帕累托效率,是根据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威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经济效率的表述其实也蕴含有“经济效益”类似的涵义。使用社会资源,必然要发生占用和消耗,这就是一种“投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必然要有劳动成果,它反映的就是一种“产出”。不要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反映的就是没有外部不经济。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包括:人造财富资源(如:房屋、设备、原材料等),自然财富资源(指大自然所赋予的财富,如:土地、空气、森林、机地下矿产等),人力资源(指人类通过自身教育、健康、营养等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为自己创造福利的能力)和社会资本资源(指促使整个社会以有效方式运用上述资源的社会体制和文化基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也就是要求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由此看来,不论东西方经济学家都是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占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产品,而对“消耗”、“占用”、“产品”、“需要”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因此,我认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应当是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工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工业劳动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社会资源包括人造财富资源,自然财富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成果是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产品。 

五、解决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解决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问题的对策就是,从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在现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基础上,对其做出适当修改和调整。

1.调整环境费用

从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分子(即产出项)中扣除环境费用;在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分母(即投入项)中加入环境费用。有: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一环境费用十税金总额十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一环境费用)÷(成本费用十环境费用)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一环境费用)÷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环境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而发生的控制污染费用支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而向企业征收(或索赔)的排污费之和。企业的控制污染费用支出包括企业搜集污染资料、监测污染以及准备和执行防止污染政策而发生的费用与预防和消除污染的费用。排污费是指政府或有关部门根据法规条例和企业的排污量(或造成的污染损失)而向企业征收的赔偿费和有关费用。显然,企业的控制污染支出越少,政府或有关部门向企业征收的排污费越多。环境费用类似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中间消耗,因此可参照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中有关环境核算的方法,从企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总额中做出扣除。这样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2.增补科技投入效率、能耗效率、水耗效率和环保效率四项指标

(1)科技投入效率=(报告期工业增加值一环境费用)÷前一期科技投入经费 

科技投入经费指新产品开发费、设备更新改造费、从业人员培训费等等与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有关的经费。采用前一期科技投入经费是考虑到科技投人带来效益的时间滞后性问题。科技投人效率可以从科技投入(包括人的智力和知识)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企业重视科技投入、依靠科学技术设计新产品、改造老产品、减少“三废”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2)能耗效率=(工业增加值一环境费用)÷能源消耗量

其中:能源消耗量采用标准量计算。如:标准石油(公斤)。这个指标从能源消耗角度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3)水耗效率=(工业增加值一环境费用)÷水资源消耗量(吨)

这个指标从水资源消耗角度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环保效率=(工业增加值一环境费用)÷环保支出 

其中:环保支出指企业为控制污染而发生的支出。环保效率可以从环保投入角度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下的经济效益提高。

作者:胡学锋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