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安徽:着力培育大城市增长极

时间:2010-08-08 18:30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安徽:着力培育大城市增长极 2001-04-17 “十五”时期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所谓“极其关键”,是因为这里蕴含着一个新的背景,或者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便是
  

安徽:着力培育大城市增长极

2001-04-17

“十五”时期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所谓“极其关键”,是因为这里蕴含着一个新的背景,或者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便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驱动下,我国产业分工的重新配置与区域经济的重新整合。从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形看,大的产业和科技革命会引发一次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的大变迁。此时原来不发达区域有可能异军突起,跨越到发展前列。而这种大变迁一旦形成定局,则又会稳定相当一段时间。此时没能崛起的不发达区域,将可能在相当长时期里囿于困境。显而易见,对于安徽这样经济尚不发达的省区来说,“十五”时期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啻是一个紧要的历史关口。

在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观点是“梯度理论”。简单地概述就是发达区域的较高生产力资源向不发达区域作梯度状的转移和传递,逐步抬升不发达区域的生产力水平,以此缩小乃至消弥区域间经济差距。这种方式在幅员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和地区曾经颇为有效,然而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区域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却显露出明显缺陷。其一是梯度推进线路过长,随着高水平生产力资源在漫长的线路中传递力度递减,偏远区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源;其二是递度推进的时间过久,发达区域较高生产力资源转移到第二级区域,然后逐次由上一级转移到下一级,中间需要长期的消化、整合、完善等等过程,不等“梯度推进”,发达区域早已前进甚远,导致区域之间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前些时期我国曾采用了梯度推进方式,虽然促进了全国各类区域的经济发展,但应该说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结果仍不尽如人意。例如安徽,近年来有许多发展指标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在扩大,因此不能不令人忧虑。

正是因为“梯度推进”理论有其缺陷,所以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提出,以“增长极理论”来补充完善区域发展理论。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源、人口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的“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长极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际差距。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大的科技革命为此种方式开辟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在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中,都有一些原先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把握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产业分工重组的机遇,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强国或地区“经济小龙”,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改变面貌。因此,“十五”时期,我们应当尤其关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问题,着力培育安徽的增长极。

大家知道,“十五”时期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此相伴的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发展的主导,换句话说,不发达区域的增长极理当在于区域中心城市。安徽培育增长极,当然要着眼于此来谋划思路。在“九五”末,安徽全面完成了“地改市”,形成了十多个省辖市,这无疑是城镇化的一步重大进展。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一省的增长极呢?增长极意味着重点布局,而都是“重点”也就无所谓“重点”,因此不能全面开花。资源分散必将降低效率,重复分布必将降低水平。这点是我们应当明了和把握的。

纵览安徽经济布局,由于城市规模和实力普遍偏小,最大的城市市民也不超过百万人,国内生产总值都不过几百亿元,因而都难以成为具有中心地位和功能的省区经济增长极。这样,便导致全省经济缺乏聚合力与向心力,各城市大都以外省中心城市为中心。如皖北对应江苏徐州,皖西北对应河南,皖东皖东南对应江苏南京,皖南对应浙江杭州,皖西则对应湖北武汉或江西九江,物流、人流、购买力呈离散状流失,使本来已显不足的区域经济资源更加的短缺,造成了发展滞后。不难看出,这是安徽加快发展、重组经济布局所必须且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反观周边省区,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鲜明地突出大城市战略,亦可谓中心城市增长极战略,着力培育发展两三个成长性较好的大中城市,使之迅速成为区域增长极。比如,山东培育济南和青岛,浙江培育杭州和宁波,江苏除宁沪城市带又着力发展苏北徐州,江西则加强南昌九江经济走廊建设,形成一种“双极”或“双核”的经济布局。如此战略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例如杭州和宁波两市国内生产总值都超过千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江苏几个增长极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占全省大半以上,表现出两三个中心城市增长极便把一省经济支撑起来和提升上去的态势。这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即安徽重组优化经济布局,也不妨采取“双极”方略。

从现实考量,安徽全省成长性相对较好、交通、科技、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当属合肥与芜湖。因此,培育发展安徽省区的经济增长极,应当以合肥和芜湖为首选对象。这两个城市有很强的区位优势、经济联系和互补关系,可在竞争与合作相辅相长,成为安徽的现代化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发挥省区增长极的带动、集聚、辐射等作用。无疑,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和具体规划,因而也需要大家集思群策,共同探讨。 

作者:杨家宏 黄璧来源:安徽日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