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湖南:长沙居民失业状况透视

时间:2010-08-08 18:30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湖南:长沙居民失业状况透视 2001-09-17 最近,湖南省城调队联合长沙市城调队开展了城市居民失业率情况调查。本次调查按照常住人口调查原则,在长沙市五区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
  

湖南:长沙居民失业状况透视 

2001-09-17

最近,湖南省城调队联合长沙市城调队开展了城市居民失业率情况调查。本次调查按照常住人口调查原则,在长沙市五区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0个居民委员会中的2000户城市居民户进行入户访问,调查对象为住户中16周岁及16周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失业人员构成、失业原因、失业时间、失业人员的现状以及择业意向等。

一、基本情况

1、人员构成:女性多中青年多文化低者多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特点有三:

失业人员中女性大于男性。失业人员中男性占42.2%,女性占57.8%,男性高于女性15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中67.8%的人员年龄在20岁―40岁。

文化构成呈“一高一低”的态势。

调查显示,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3.2%,而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3.5%,初中文化程度的却占到了43.2%。一高一低,说明就业状况与文化素质的密切关系。

2、失业原因:下岗是失业的主要因素

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结构性失业、政策性失业等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企事业单位经营不善、效益不好引发的职工下岗,进而转化为失业人员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因下岗转化为失业人员的占63.0%,单位破产后转化为失业人员的占8.3%。

3、择业意向:单位是国有收入也得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人员的择业意向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从选择单位类型方面来看,46.49%的人选择工作单位性质时,首先考虑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从经济收入方面,44.8%的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收入问题。

另外,从劳动强度方面考虑,53.1%的人认为劳动强度的高低无所谓;从工作环境方面考虑,45.8%的人希望工作环境好一些;从职业方面考虑,37%的人员选择了服务业。

4、求职状况:四成托亲朋男性更主动

调查显示:失业人员在寻找新职业的过程中,42.5%的人靠委托亲朋好友找工作,30.9%的人下岗待安置,而真正在职介机构登记的,只占18.9%。

调查结果还表明:寻找工作与否跟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寻找工作的女性占全部失去工作女性的44.9%,积极寻找工作的男性占全部失去工作男性的54.9%,男性高于女性10个百分点,显示出男性在寻找工作方面比女性更要积极主动。

二、存在问题

第一,经济运行还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因单位经营不善、效益不好引发的职工下岗,进而转化为失业人员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下岗人员是形成高失业率的突出因素。从年龄结构进行分析:青年失业人员多能依靠父母生活,但年轻好动对社会稳定危害大;中年人多已成家,生活负担重,失业对个人及家庭的生活都会有较大影响,对失业的承受能力弱,部分中年人对面临失业问题的承受能力要更弱些,但中年人较青年人理智,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远小于青年人。失业人员的家庭,如果出现家族式的失业(即一家有几个人同时失业),则对家庭生活影响很大,对社会稳定影响也大。

第二,再就业工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各级劳动职介部门,在覆盖管理、培训、引导、安置失业人员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再就业工程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中介作用。部分失业人员求职方式、再就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通过劳动部门对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第三,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有待转变。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性别、技术水平等跟用人单位的要求条件存在差异。一方面,失业人员不愿选择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的职业或单位,形成失业人员“有业不就”的问题;另一方面,劳动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劳动环境好的职业或单位,很难从失业人员中寻觅到合适的人员,形成部分职业或单位“空岗”现象。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同时并存,供求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失业人员必须正视现实,端正心态,转变观念。

第四,失业时间过长,沉淀失业人员过大,使失业率在一段时间内居高不下,对社会稳定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失业人员的平均失业时间为23.2个月,按照短期失业与长期失业(失业时间6个月以上)的习惯划分,长期失业人员占83.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已是当务之急。

三、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就业必须创造一定的就业途径和渠道。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少、吸纳劳动力多的优势,按有关资料测算,投入相同的资金,在第二产业安排1个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就可以安排2―3个劳动力。因此应当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2.加强职介部门力量,充分发挥再就业工程作用,是减轻社会失业压力的重要保障。各级职介部门,应发挥积极主动性,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传输、交换和反馈能力,尽快完善劳动力登记制度;应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劳动技术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尽早实现再就业。

3.加强城市、农村“角色互换”,是拓宽就业空间的新思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农村部分土地、资源被闲置起来,城镇劳动力可以利用自身较好的文化素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灵通信息,到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不仅能够实现再就业,还能使紧缺的资源能够合理的、充分的得到利用。

4.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条件。应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形成一个终身教育体系,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还可尝试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即新生劳动人口在就业之前接受一年到三年的就业训练和职业训练,增强就业能力,延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减轻当前的就业压力。 

作者:张昭红肖笃雄来源:中国信息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