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

时间:2010-08-08 18:43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饺子 点击:
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 2001-05-17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人类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寻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发展模
  

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

2001-05-17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人类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寻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人类能够维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平衡的发展。作为该系统组成要素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要素即按自己特有的规律运行发展着,也受其他要素的影响而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离。过份强调其中某一要素的发展,而背离其他要素适宜能力,都会导致系统结构紊乱和功能的失调,从而破坏系统的平衡。这样不仅危及当代人类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协调好人口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因为不论人口发展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以人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西藏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需要在不对后代生存基础和发展能力构成威协的前提下把人口因素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

一、人口总量、结构及生育水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人口增长速度快,西藏和平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工农业生产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广大群众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贯彻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兴旺方针,西藏实施了宽松的人口政策,这对西藏地区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自西藏和平解放后的1952年开始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西藏总人口在38年间净增104.6万人,由1952年的115万人增长到1990年的219.6万人。增长91%,年均增加2.75万人,年均增长1.72%。根据每十年的全国性大型人口普查、每五年的简易人口普查和每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进行推算,到1998年西藏总人口为251.54万人,较1952年净增人口136.5万人,增长118.7%,年均增加2.97万人,预计到2000年总人口可达到259.5万人左右。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年龄金字塔底部逐渐收缩,使得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开始转变为缩减型,但西藏人口年龄结构则相反,由于人口长期快速增长反映在年龄金字塔底部的人口数量目前仍在向外扩展,处于增长型阶段。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西藏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6.1%,14岁以下人口比重高,意味着未来进入育龄人群的比例大,这必将促使形成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全区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为21岁,说明年龄构成年轻,即约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21岁以下,预示着有一个庞大的生育年龄人口群,自1990年起十年内每年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口约达4.5万人。问题在于,随着人口基数不断扩大,西藏人口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增长期,这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十分不利。我们从粮食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来观察,1952全区粮食产量为15.53万吨,到1998年为84.98万吨,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135.1公斤和348.2公斤,粮食产量增加69.45万吨,平均每年递增3.8%,而人均占有量增加213.1公斤,平均每年递增2.1%。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人均占有量的增长速度。两个递增速度间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其差额部分是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掉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粮食产量的增长以及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如果人口无限制的盲目增长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一定人口规模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口无限制增长同样也会对资源、环境压力加重,这不仅束缚经济发展,也同样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2、生育水平?

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已逐渐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育也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西藏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多育的观念仍然浓厚,多育的行为仍在继续。西藏人口的发展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具有突出特点。由于西藏是全国仅有的在广大农牧区还未推行计划生育的地方,其生育状况和人口发展较为接近自然增长状态。从育龄妇女构成变化来看,1982年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2%,占全区女性人口47.8%。到了1990年,育龄妇女人数达53.5万人,占总人口24.4%,占女性人口的48.8%,总体上升幅度不大,但育龄妇女人群中,生育旺盛期(20岁―28岁)人数比重则由30.03%提高到了35.15%,上升了5.12个百分点。在两次人口普查(1982年和1990年)的八年间,西藏总人口增长了16.04%,同期育龄妇女人数则增长了18.94%,显示人口增长还将持续。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妇女所生育的孩子中,1―4孩分别占25%、20.3%、14.5%和11.9%,5孩以上占28.3%。孩次率说明,目前大多数西藏妇女生育在三胎以上,出生多孩率超过54%。西藏妇女总和生育率为4.22,高于全国其他省区。?

二、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西藏的人口文化素质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西藏人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口数量过多既阻碍经济的发展,又影响着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由此规定的难以转变的传统观念,又构成抑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尽快调整目前的人口发展战略,同发展经济一样发展教育事业,。并适当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

1、人口的文盲率。西藏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底,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总人口为219.6万人,其中6岁及以上人口186.3万人,大学文化程度(含大专)1.24万人,只占总人口0.67%,小学文化程度以上人口也只有55.14万人,占29.6%。文盲半文盲人口98.09万人,占总人口44.67%、占15岁以上人口的69.34%。从1982年的三普与1990年四普的比较来看,1982年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87.28万人,到1990年为98.09万人,平均每年新增文盲1.35万人,但同期文盲率从73.88%下降到69.34%,下降了4.54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则是由人口增长快于文盲人口增长所致。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人口增长速度,新增人口将对西藏教育事业产生愈来愈重的压力。

2、在业人口及15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西藏1990年人口普查中在业人口为110.89万人,占总人口50.5%,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在业人口为36.7万人,占在业人口的33.1%,其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在业人口的0.97%,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在业人口的3.25%,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在业人口的5.53%,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在业人口的23.35%,文盲半文盲人口74.19万人,占在业人口的66.9%,从所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呈低文化程度数量庞大,而文化层次越高在业人数越少的金字塔结构。这一现象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在业人口接受现代化技术能力普遍较低,从而对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快速向前发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西藏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平均指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来看,1982年为7.61和1.52年,1990年则分别为9.28和1.83年,虽然两指数较1982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没有改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不利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如文化程度指数只相当于全国的33.7%,教育指数仅及全国的34.8%。这些都充分说明西藏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3、劳动力资源。1990年,西藏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17.2万人占总人口54.65%,比1982年的99.28万人增加了17.92万人,其比重增加了1.39个百分点,八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91万人,平均增长速度为2.10%,略快于总人口1.87%的增长速度。因为西藏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处于13.2‰至18.4‰之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使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了压力。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从业人口比重第一产业占 79.57%,第二产业占5.53%,第三产业占14.9%,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较小,不合理状态明显,是处于传统经济型阶段。劳动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阻碍着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44.43%,高于同期全国15.88%的平均水平。从劳动力人口来观察,没有受教育或基本没受过教育的人口(含小学文化)占劳动力人口的95%以上,这部分劳动力接受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改变传统陈旧思想观念的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西藏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制约着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环境、气候、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增长的基础是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环境承截力,一但人口增长突破这些因素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必将导至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紊乱、功能失调。因此有必要搞清我们西藏所处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对人口增长所能提供的各个要素的能力及潜力。?

1、自然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

西藏的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只占全国0.2%,每平方公里2人。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面积占全西藏面积的86.1%,超过5000米的面积 占45.6%,约一半属荒漠、石山或永久性冰雪地带,适宜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狭小,人类生存受高原地形、地貌和恶劣的高原气候制约。西藏人口分布,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随海拔高度上升,人口分布减少,人口密度也随之迅速降低,雅鲁藏布江及东部三江流域由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形成了主要的农区、半农半牧区和林区,同时也集中了80%以上的人口。而藏北高原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三,由于气候寒冷干旱,成为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其中与青海、新疆毗邻的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千里荒漠被称为“无人区”。?

2、气候及自然灾害?

西藏自然灾害较多,且对人口的生存危害较大,尤以霜冻、雪灾、冰雹、大风最为严重。在许多地区几乎终年有霜,广大牧区平均霜期长达10个月,西藏也是我国雪灾及雹灾最常见和最严重地区,在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旺盛的6―9月份降雪及降雹概率大大高于同纬度的其他省区,严重的雪灾和雹灾使局部地区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使牧业受到严重危害,同时也给人类生存构成了影响。西藏除自然灾害频繁和严重外,境内崇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恶劣,人类的居住及生存环境极差,地域面积虽广,然而人口容量却极为有限,这与西藏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3、人口与耕地、草场资源?

西藏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8%。但是在122.8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耕地只占0.19%,宜农耕地面积少,其分布主要是沿河谷呈带条状或片状占缀在高原崇山之间,动态观察西藏耕地面积尽管呈增长趋势,但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耕地的开发,1975年以前,人均耕地面积尚在2亩/人以上,从1976年起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1983年到1987年期间,全区耕地减少了11.6万亩,人均耕地目前已降至1.37亩/人。全区有草原面积12.04亿亩,1990年人均552亩/人,草场资源较为丰富,但从草场质量上观察,全区鲜草产量每亩高于125公斤的草场面积仅占全区草场面积的9.2%,低于25公斤的却占了48.91%,在25―125公斤/亩的面积占48.9%,区内草场78.04%分布于高海拔的藏北广大地区,由此可见西藏草场资源面积广,人均草场面积多,鲜草产量低且截畜量少的特点,对从力发展畜牧业有着很大制约。?

四、关于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发展是系统演化的连续过程,未来的发展必然以现有的人口、经济、环境状况为出发点,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长期以来西藏人口对经济在走着非协调发展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所导致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文盲半文盲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且转移困难,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有限的耕地、草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不断快速增加的人口承受力正在下降。这些问题表明,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西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出传统非协调发展带来的阴影,促进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人口文化水平、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制约作用。首先要注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要把发展经济放在头等重要地位。并根据西藏的特点,注意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把财富一点一滴地积累在学校、道路、通讯、生态环境和其他必要的基础设施上。努力提高西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控制人口增长,积累财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既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的支持,也难为文化程较高的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形成缺乏受教育的动力,当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口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口一样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而他们虽存在不太明显的收入差距又为低文化程度人口较长的劳动年限和较小的受教育投入所抵消时,人口对教育的需求则显得疲软,进而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在至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综上所述,促进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必须消除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进而实现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这是西藏应走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西藏统计信息网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