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两岸经济整合的推动力与排斥力

时间:2010-08-08 18:44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两岸经济整合的推动力与排斥力 2001-04-25 近十几年来,两岸经贸的发展已经使两岸经济整合具有一定的规模,不仅促进了大陆的经济发展,也给台湾经济转型和升级带来巨大效益。两岸
  

两岸经济整合的推动力与排斥力

2001-04-25

近十几年来,两岸经贸的发展已经使两岸经济整合具有一定的规模,不仅促进了大陆的经济发展,也给台湾经济转型和升级带来巨大效益。两岸经济整合主要是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尽管“中华经济圈”等提法多是出自学者之口,但是两岸经济整合的态势已日趋明显,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两岸经济整合只是初步的,刚具有一定雏形,两岸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还相当不自由,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两岸经济整合的态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两岸经济整合需要两岸同胞更多的努力。 

两岸经济整合主要表现在台商对大陆投资及两岸间接贸易两个方面。据外经贸部统计,截止1998年底,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件数为41017件,协议投资金额为404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212.62亿美元。台湾“财政部”今年3月的统计,台湾53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305家在大陆投资,汇出总投资金额为1228亿新台币。近年来,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规模还渐扩大,投资产业也多元化,特别是去年台商对大陆的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迅速增加,而且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企业集体赴大陆投资的情形越来越多。 

以台商投资为主要带动力的两岸间接贸易额迅速增加,使用两岸间的贸易依存程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为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及相应的大陆对台湾的进口依存度(大陆从台湾进口占大陆进口总额的比重)大幅增加。据台湾方面统计,1982年台湾商品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仅为0.88%,到1997年就增加到18.93%;大陆对台湾商品进口的依存度从1982年的1.01%增加到1997年的15.87%。大陆成为台湾仅次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国。 

两岸经济整合的推动力 

(一)台湾民间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两岸经济整合最活跃的推动力。 

在两岸经济整合的过程中,台湾民间企业不顾台湾当局的种种阻挠,千方百计地对大陆进行投资,是两岸经济整合的载体和承担者,成为两岸经济整合中最活跃的一股力量。 

台商到大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台湾经济的增长,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逐渐提高,加上民众环保意识高涨,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外移至大陆。近期,不仅是传统产业,连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也要求到大陆投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和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去年底异口同声地表示,知识经济需要市场,市场一定要结合国际化,从长远来看,亚洲市场,特别是华人市场对台商比较有利,台湾不能自外于大陆市场。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经济基础。 

70年代末,大陆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后来又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为两岸经济整合奠定了基础。二十多年来,大陆一直是把发展经济当成国家的主要目标,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巨大的市场向包括台湾在内世界开放,带动了两岸经济往来的增加,与两岸经济客观上的整合。 

(三)两岸文化的亲和性是两岸经济整合的精神基础。 

具有悠久历史与强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虽经两岸分离50多年,由于文化认同的稳固性和根本性,对两岸经济整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其作用不那么明显,但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动声色地起发挥着作用,成为两岸中国人精神上亲和力的源。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力可以是直观的,如大陆和台湾对各自电视剧、歌曲等文化产品的欣赏和相似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台商对投资地有倾向性地选择来表现。据一项调查显示,台商认为大陆的投资环境优势除了劳动力低廉、地租便宜、市场巨大等经济因素之外,还认为两岸同文同种,文化差异小,沟通容易。 

(四)祖国统一是两岸经济整合的政治基础 

对大陆而言,统一的目标是神圣的,可以为它做出很大的牺牲和让步。而经济整合被视为走向统一的手段之一。为此,祖国大陆为了对统一的追求可以忍受长期的对台贸易逆差。据统计,自1992年开始,台湾对大陆的顺差开始超过台湾对全球的顺差,累计1992年至2000年,台湾从大陆赚取了1200亿美元的顺差,超过台湾的外汇存底,而1991年至1999年经台湾核准的对大陆投资金额仅有145亿美元,还不及1999年台湾一年从大陆赚取的顺差。 

两岸经济整合的排斥力 

(一)以“戒急用忍”为代表的大陆经贸政策是两岸经济整合的主要排斥力。 

两岸经贸的发展虽然迫使台湾当局在政策有所放松,但是限制仍然非常严格的。1996年9月,李登辉提出两岸经贸交流中的“戒急用忍”政策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济整合的阻挠更是明目张胆。它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对大陆投资的政策,另一方面极力推动“南向政策”,企图分散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台湾当局的干扰使两岸经济整合进程放慢,也使许多台商失去了在大陆投资的宝贵商机。陈水扁上台后,或明或暗地推行“台独”路线,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甚至拒绝承认“92共识”,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在两岸经贸政策上坚持“戒急用忍”,在两岸“三通”问题上也一拖再拖,一变再变。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对台湾工商界造成极大的困扰。 

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经济整合从广度和深度上都离真正的整合有相当大的差距,至今依然保持单向的、畸形的状态,甚至连作为整合的雏形――共同市场也没有形成,这为两岸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平添许多难度。 

(二)美、日两国的战略意图是两岸经济整合的外在离心力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目前都没有摆脱对美、日的依赖。1998年大陆对美国出口的依赖达到20.7%。截止1999年,对大陆投资排名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和日本高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占大陆吸引外资的8.57%和5.72%。据台湾“经济部”统计,1952年至1997年间,在台湾利用的外资中,日资和美资合占50.6%,以企业计算,则几乎占80%,在贸易领域内,台湾也形成了从日本大量进口、对美国大量出口的三角贸易关系。两岸对美、日的依赖,削弱了两岸经济整合的向心力,增加了它们对台湾的影响力,不利于两岸经济的整合。 

在战略上,美、日两国从各自国家的利益出发,极力挑动两岸的内讧,不愿看到两岸经济的整合,其排斥力的作用点主要放在台湾当局身上。他们通过手中的资源(如1995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售台武器等)使两岸关系紧张,诱使台湾当局在大陆经贸政策上加强管制,从而阻碍两岸经济的整合。 

两岸经济整合前景 

展望未来,两岸经济整合的推动力处于上升趋势,而排斥力则处于相对下降的趋势。首先,大陆对台湾的比较优势在增加,台湾民间企业前进大陆的动力在增加,大陆的经济实力在增加,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两岸文化的凝聚力在增强。其次,民进党上台后,对台湾局势的掌控能力在下降,其承受的岛内民众的压力在增大,对大陆经贸政策可选择的空间在压缩。第三,美、日两国与大陆经济实力的差距在缩小,两岸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台湾和大陆对美、日两国贸易的增长速度,两岸对美、日两国的依赖也会减少,它们在两岸经济整合上可动用的手段也会随之减少。因此,两岸经济整合必将进入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 


作者:郭平坦王海峰来源:中国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