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区域化将成为下世纪发展趋势

时间:2010-08-08 18:47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panpan 点击:
区域化将成为下世纪发展趋势 2001-04-2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发展运动的客观现实,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分裂化,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落入发展的陷阱,是全球化发展
  

区域化将成为下世纪发展趋势

2001-04-2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发展运动的客观现实,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分裂化,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落入发展的陷阱,是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纪之交第三世界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完全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若要不被全球化浪潮所吞没,若要避免跌入发展的陷阱,就必须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经济剥夺、政治控制,进行不懈的斗争。应当说,在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也一定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决于自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与外国经济交往的加深,经济政策的制定日益受到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制约。西方大国和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强。西方控制我国经济、影响我国经济政策制定的企图也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周围并直接冲击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使我国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代现实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调整问题。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不能回避矛盾,我们要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趋利避害,探索更好的发展途径。由于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某些认识进行调整和补充也势在必然。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性的思考。 
 
实行适度的开放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现存秩序,决定了我国既不能全面与之接轨,更不能全面接受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大国经济的特点,都使我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效仿一些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和经验。况且它们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严重的麻烦。我国只能走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建设和发展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能以“比较优势”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的选择,甘居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底部,依附于西方经济,作西方的廉价商品的供应地和资本、产品的消纳场。

从国际经验的比较看,美国能够在独立后的一百年内就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走的是以内需扩张为主的道路。在美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长期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本国的制造业成长;另一方面对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网络等实行持续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内部投资,造就了庞大而深远的经济腹地,使国内产业链自然地发展延伸,形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日本经济发展在80年代末发生转折,90年代成为日本“失去的十年”,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其传统的“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出现了问题。日本是个人口过剩、资源贫乏的岛国,战后采用“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使日本获得了20多年的成功的高速发展。1985年美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迫使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下降,出现了所谓“日元升值危机”,这实际上宣告了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但是,此后的日本尽管也试图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但并没有真正及时地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扩张型”的战略转变,实质内需没有增长起来,却刺激了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生成。结果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遭受了重创。 

国际市场容量终究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更多的更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竞争,初级产品生产存在着利润率下降趋势。这是90年代以来,众多的包括日本在内的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从成功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思路在于:坚持扩大内需,以扩大内需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原则。同时,加强对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支持和保护。鼓励国内粮食生产;集中力量在高新技术领域实施进口替代,拒绝引进的短期效益的诱惑,扶助本国粮食生产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的自我成长。 
 
努力推进经济区域化进程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结果。经济区域化有助于消除全球化带来的负面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和地区经济抗御全球化浪潮冲击的能力。目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遍布全球的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方兴未艾。北美、欧盟、东盟、拉美等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已初具形态。经济区域化将成为下一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强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经济区域化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尤为重要,而我国由于囿于全方位开放的观念和做法束缚,在这方面的步伐显然已经落后了。 

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西方的开放,无论贸易还是投资合作的主要对象都是日、美、西欧。对西方开放的主要收益在于带动了我国出口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村人口向工、商业转化的问题,重点带动了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使沿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开放也使我国内部的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造成新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这种开放方式正在受到不断增长着的内外不利因素的制约。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西方国家对我不断施加压力,而我对西方初级产品市场的开发潜力已基本发挥完毕,沿海地区庞大的出口加工业难以为继。据美国方面的统计,199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497亿美元, 美国国内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此前之所以容忍中美贸易顺差是有其战略考虑的。美国正在像80年代对付日本那样,向我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一定程度的对美出口依赖,迫使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 

其二,面向西方开放的主要收益是转化了部分农业人口,但这种国际循环无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问题。2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使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化。可以预期,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八五”以来,我国的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01%,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仅为4.37%。自1993年起我国已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预计到2010年, 我国能源净进口量将达到1071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一亿吨 。我国其他矿产的后备资源前景也不容乐观。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发现矿产168种,其中经普查勘探有储量的有151种。据初步评估,我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92.1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从人均拥有量看,则退居世界第53位,约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 。我国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预计与90年代初相比,到本世纪末我国煤矿和铁矿的产能将减少10%以上,铜矿产能将减少26%左右,铅锌矿产能将减少40%左右,金矿产能将减少70%。有资料显示,80%的乡镇矿山的服务年限不足五年。显然,继续走面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扩大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路子,不仅解决不了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不足问题,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源短缺。 

争取在国际交换中获取新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应是未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这种客观趋势要求我国在下一世纪调整对外开放的格局,将重点转向同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我国应特别重视与区域化进程迅速的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及金融合作,直接加入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经济开放的长远的战略目标,应是大力发展与中亚、西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最终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联结东南亚、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中央共同市场。制衡与消解对日本、美国、西欧的依赖,扩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 

作者:房宁来源:中宏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