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有计划地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制度

时间:2010-08-08 18:47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panpan 点击:
有计划地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制度 2001-08-01 为什么要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企业效绩统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者业绩是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管
  

有计划地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制度

2001-08-01

为什么要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企业效绩统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者业绩是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国有企业有20万户,2000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达到716万亿元,净资产达到了58万亿元,这些国有资产分布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行业,门类非常齐全,大约占全社会总资产的50%左右。这样一个宏大的经济组织怎么进行管理?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够公正、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者业绩,这对于管理国有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考核企业的标准就是产品产量.产值,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能生产多少这样的产品。这样考核企业有许多弊端,造成企业大量生产产品,国家积压产品,每隔几年国家就要处理积压产品,处理的主要方法就是企业对积压产品全部核销,然后由财政给企业掏钱补充企业损失的资金。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利润管理机制,就是考核企业的利润额、企业上缴税利。到了明年代,这种考核方法很快显现出许多弊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私营企业不同,它是一种公共的财产,谁对公共财产负责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用利润和上缴税利来考核,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把利润”做大”l以完成上缴任务作为企业基本的工作目标,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企业留下了大量的资产损失和亏损挂账,长期趴在账上,由继任者和国家处理。1995年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清产核资,清出了企业损失挂账7000多亿元,占国有企业净资产的20%,这样国有企业净资产的1/4就损失了。2000年国有企业的损失挂账达18000亿元,占净资产的1/3左右。企业为了完成利润和上缴利税,把很多包袱丢在企业本身;为了完成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这也是造成目前许多国企陷入非常困难境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我们过去对企业的考核,主要采取上年基数对比方法,“增长率”成为重要的法码,差的企业稍做努力,可能很容易被评为优秀企业;好的企业常常被“鞭打快牛”。而且,这种基数对比方法还经常导致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对基数进行讨价还价,或者“暗示”企业为年终故意压低基数而国有余地,使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受影响。

我们在总结全国清产核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7反复研究,同时,按照国务院领导对国有企业清产核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要求,下决心要建立一套新的国有经济的考核方法。

新评价体系将对国民经济管理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基本需要。现阶段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府逐步由过去对企业的直接管理改成间接管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企业直接下计划,而是实行市场监管。对管理国有企业来说逐步实行市场监管就是考核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企业的经营水平在全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通过考核使企业逐步向市场监管要求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能力过渡。

第二,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建立统一的“度量衡”。国有企业的行业、门类非常齐全,考核的每个企业的情况都非常复杂,有不同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客观、公正的标准,对企业经营水平和经营能力进行科学和规范的评判,让每个企业在大家都能认同的标准下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先进企业的差异。 

第三,促使企业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市场激烈竞争的经验告诫我们,一个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比眼前利益更为重要。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期比较短,企业领导在自己的任期里都想出好成绩;很有可能就会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这也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制定新的企业评价体系,就是要引导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第四,使评价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搞好一个国有企业最重要的无非有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人事管理,怎么能选好企业的领导人和领导班子;第二,分配制度,怎样建立一种对企业有激励作用的分配制度;第三;好的产品,怎么能够使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在市场中站得住脚。而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分配制度、好的产品的实现都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评价标准。这既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新的评价体系服务的主要对象。

结合以上考虑,在对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考核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们对企业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在1996、1997、1998三年中又选择了数万户国有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反复验算和研究,同时还借鉴了国外对企业评价的经验和方法,于1999年正式提出了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的新指标体系。新评价体系重点考核企业的四些内容?

新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一是从企业盈利及资本营运状况对企业进行基本经营能力的综合分析;二是对影响企业资产运营的各项指标进行企业经营水平的综合分析;三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企业信用状况的综合分析;四是对影响企业后续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综合分析。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综合得出企业经营效绩和经营者业绩的基本结论。我们感觉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后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四个最基本方面。根据这四方面内容我们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32项指标。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指标,是影响企业最基本的发展因素的一些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8项。

第二个层次是修正指标,是影响企业判断力的各项因素,比如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因素,一个企业有很多非生产性资产,可能对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为达到评价的公正、公平目标,这就需要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修正再如一个企业当年利润几千万,但它的不良资产也有几千万,按财务规定;它的利润应该是零。我们将这些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为修正指标,共有16项。

第三个层次是评议指标,企业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东西不能量化,还需要进行人工判断,比如企业领导班子素质,产品在市场上的适应能力,是很难量化分析的。所以,我们的评价方法还需要对评议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以对定量分析进行校正。因此,基本指标、修正指标、专家评议指标共同构成了企业效绩评价新的指标体系。

新评价体系考核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为达到对国有企业评价的科学和客观,我们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全国统一的分行业的评价标准值,实现了企业考核由过去的纵向对比转向横向实际比较,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此,为配合这套指标体系,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动态的(每年颁布)评价标准值。评价标准值以全国国有企业实际的完成水平为基础,分行业、分规模制定。这些标准值以每年全国所有国有企业的决算资料为依据,然后分100多个行业,每个行业按企业大、中、小不同规模测算实际完成水平,把实际水平又分为五档:即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评价中每个企业将自己的财务指标对应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实际标准,你就很清楚知道你在什么位置。这个标准根据全国实际的发生情况测算,比较公正,客观,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如果你达到了优秀,你确实就是优秀;如果一比你在比较低的范围内,你的综合结果确实就是很差。因为这是综合的指标体系,按照过去人工算肯定不行了,我们开发了企业效绩评价计算机软件,企业把自己的财务资料输进去以后,与分档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是公正、客观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新评价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我们建立的这套新的企业效绩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指标。评价指标设计以分析企业的投入产出为基础,净资产收益率等各种效益指标的权重在整个体系中占55%左右。国外多数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也都是以投资报酬为核心的,我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国外的投资报酬率基本相近,这套指标体系与国际上对企业的判断是基本接轨的,便于下一步能和国外评价企业方法进行衔接。

第二,采用多层次指标分析方法。指标体系有王个层次,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共五项指标组成。其中,对企业实行初步评价时,采用基本指标;对企业实行基本评价时,则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再采用修正指标对初步结论加以校正;对企业实行综合评价时,则要在基本评价的基础上,再采用评议指标对基本结论做进一步补充校正。三层次指标实现了多因素互补和逐级递进修正。运用这套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以往评价指标单一、分析简单的缺陷,全面地考察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计量和非计量的,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全面。

第三,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在这套体系中我们抛弃7过去对企业的计划目标管理模式和上年基数比较模式,建立了一套以国有企业实际财务资料为基础,通过统一测算和制定,每年颁布统一的评价标准。企业的各项指标与这种客观标准对比,得出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评价标准中除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水平外,还分为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和国民经济不同行业的标准;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对比,非常方便。如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规律,而且各企业的基础不一样,如果企业想看你在行业中的水平,你可以用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如果国家想看看对不同行业企业的投入产出状况,可以用全国标准进行对比。

第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这套指标体系是以定量分析为主,量化指标分析大约占80分,定性专家评议指标分析大约占四分。这样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互校对,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相互弥补,使这种考核指标比较科学、规范,尤其是实现7对企业经营结果比较综合和比较准确的判断。

第五,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国有企业历史沿革较长,许多国有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即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要承担大量的社会性支出和历史遗留问题。这套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在按照规定的指标、标准评价企业效绩的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和历史遗囹问题,如企业承担的义务教育、消化的历史遗留问题等,我们在评价中予以充分考核,为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剔除评价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不可比因素,力争使评价结果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效绩。

第六,整个评价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处理。现代经济管理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包括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我们的评价工作也全部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保证工作方便、简快,适应各个基层企业开展评价工作的需要。

新评价体系主要有哪些基本功能?

第一,适应政府对企业管理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关系转化。过去我们都是直接考核、审批;通过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直接与客观标准比较,国家不再给企业下达什么计划,企业通过实际完成情况与全国各个行业的各项标准进行比较,对这种比较结果,不需要财政部门和国家其他政府部门批复;很适应国家对企业的间接管理,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

第二,有利于解决好政企分开后的管理方法问题。政府考核、评价、奖励企业,是对企业经营者奖励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对激励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评价是非常客观的,你的企业在优秀位置上,经营者和你的职工应该收入多,你的企业在很差位置上就应该少拿收入。

第三,能够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这套指标不仅以你的投资报酬率为核心,还考察影响企业今后发展的多种因素。比如你留下多少损失挂账,多少不良资产,通过这些客观地判断,能够看到一个企业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情况,也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与人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过去我们对企业管理,很少对企业厂长经理通过财务业绩来考核,更多地主要从人事上对经营者进行考察。这套评价体系把财务管理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在中国逐步建立企业家队伍,对企业家的考核逐步以财务管理即经营业绩为主。

第四,有利于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诊断,在国外的咨询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外会计事务所的诊断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50-60%,对企业经营水平的诊断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开始。通过这套体系进行评判,很清楚地看到企业在同行业的位置;比较容易判断你的差距在哪儿,一个是评价你现在的水平如何,二是找到你问题的症结,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企业经营。

第五,非常适用于企业集团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国有企业逐步向企业集团过渡,我们的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理一直控制的非常厉害,国家及各个企业也~直在进行探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种管理弊端比较大。据统计;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率非常高,有的甚至损失率高达70%以上。这里面既有经济环境问题,也有管理水平问题,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集团总部对投资项目和子公司怎样考核和评价,使这些损失情况怎样与收入分配、经营者选择有机结合起来。这几年我们通过对部分集团公司进行试点,利用这种效绩评价体系对投资项目和子公司进行考核;尽管各种投资项目和子公司规范不同,子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但运用同规模、同行业的评价标准值分析对比,非常容易让集团总部来了解到你投资于各个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和子公司经营效益达到什么样的实际水平,以及在行业中处在什么地位,对强化集团内部控制非常有效。

新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是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的新的企业监管制度。实践证明,企业效绩评价有利于促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资本与财务管理改革,以及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新的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作用将会不断显露。

作者:孟建民来源:《企业管理》(2001年第7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