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时间:2010-08-08 18:47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楼 点击:
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2001-08-24 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也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为21世纪上海崛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
  

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2001-08-24

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也是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到战略性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为21世纪上海崛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

一、浦东开发开放及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在高强度投资(内外资)的支撑下,浦东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了浦东的功能开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浦东的体制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经济总量扩大。1990年新区GDP仅为60.24亿元,九年间增长了13.3倍,年均增长速度21.3%。在经济规模上,新区GDP占全市的比重由1990年的8.1 % 上升到1998年的19.2% 。

2、经济结构变化显著一批现代产业部门迅速崛起。(1)第一产业初步显现出都市型农业的特征。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3.7%降到1999年的0.7%。孙桥农业开发区代表了浦东第一产业发展的方向。(2)第二产业向高科技、外向型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成为主导产业、1999年,浦东新区第二产业实现441.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3)第三产业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1999年增加值是232.92,是1990年的48倍,占新区GDP比重由7.2%上升为44.1%,形成金融、贸易、房地产产业鼎力发展的局面。三次产业的构成从1990年的3.7:76.2:20.1,成长到1998年的0.7:61.2:37.2。

3、重点开发小区建设发展迅速,功能开发初显成效。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四个重点开发小区,在外资进入的推动下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功能初步得到开发。

4、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曾是上海重工业基地的浦东,如今工业经济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一大批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为浦东新区带来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以大批中外金融机构聚集浦东所展现的现代金融功能;以外商和国内大集团公司参与国内外贸易领域所展示的现代大市场功能,以国外著名房地产市场等。从而使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占增加值的比重从九十年代的76.2%降到59.3%,而第三产业则由当时的20.1%提高到40%。

二、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结构调整的积极意义

浦东开发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浦东引资的浪潮,促进了上海吸引外资的整体水平。截止到1998年底,上海有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8984个,合同外资349.30亿元。世界最大的100家工业跨国公司有59家在沪投资156个项目。目前,外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27个,合同外资220.9亿美元。在外资的推动下,上海的产业结构适时进行了调整,而且这种调整与浦东的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

2、促进了上海行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上海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而浦东的发展战略是“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这两者完全是一致的,在“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的政策导引下,上海的行业结构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广义上的一、二、三产业到各产业内部的行业分工,促进了行业向符合上海产业调整的方向发展。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长,最近五年间,第三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4%,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递增1.7个百分点,开始形成三产与二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3、改善了工业内部产品和技术结构,使上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于浦东开发开放中,外资企业技术先进项目比较多,在浦东外向型经济的推动下,上海工业中的产品结构由过去的原材料生产、简单的加工等为主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90年代水平设备的占61.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人均固定资产装备率是全市工业平均水平的1.71倍,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 内资企业的2.13倍。特别是上海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已分别占全行业的79%和80%。

4、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工业布局结构趋向合理。为上海优化整个产业结构,上海把金融、贸易主要定位于浦东,一是浦东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整个上海工业布局的需要。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与开发开放浦东、发展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和工业本身的调整、发展相结合,上海工业布局在浦东开发开放之时进行了一轮大的调整。至1998年,内环线内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相继有500多家工厂(车间)迁出,腾出了35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是时,一批新的工业区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王桥工业区以及郊县9个市级工业园区相继建立起来。

5、浦东的开发开放加快了上海构筑工业“新高地”。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下,上海加强了对跨国公司和大工业项目的招商,积极争取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广、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大项目落户上海。上海 构筑工业新高地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利用外资大项目。如已经确定的新型轿车、微电子、索广高清晰度彩电等都是合资的大项目。并通过产学研结合,发掘科技优势转化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同时,带进大量外资的企业和企业家进入浦东和上海,其企业结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给上海的企业相当大的影响,使得上海的产业和企业在结构、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三、新一轮浦东开发开放对促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积极调整利用外资政策。积极利用外资是浦东和上海产业结构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往都是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对环境和服务质量做的不够,因此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要调整外资政策。一是要按国际通行规则,规范地吸引外资的重点;三是要密切注意利用外资形态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同时,要做好应对进入WTO的准备,重点在引进服务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销售公司与研发机构上作出探索,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质量。

2、处理好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总体上,浦东自身要得到发展并进行调整,但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上海整体的产业政策保持一致,相互协调。浦东是上海实施产业政策调整的载体之一,上海成功的产业调整则是浦东进一步开发的依托。如浦东应进一步发挥综合试验区的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信息、通讯、电子及服务贸易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上海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形成提升上海产业结构的“龙头”优势,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从上海整体的产业结构发展看,重要的是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方向上构筑新型产业体系,以浦东新区为高新技术和服务产业区,形成其它区县相互配合的梯级产业布局。

3、进一步发挥浦东服务全国的作用,在长江流域经济龙头地位。“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既是浦东和上海的现信也是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上海的产业转移区位选择必须在对上海现有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国内其它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便理地安排区域投资布局。目前国家正全力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对浦东和上海来说,也是加强内部联系,调整产业的好机遇。为适应服务全国的要求,要加快浦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一批与航空港、深水港和入息港配套的重点工程积极拓展上海和浦东在资、项目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枢纽口岸和终结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长江三角洲和全国服务。

4、加快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浦东在休制创新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能满足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应把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存量调整、优化重组相结合,与企业的破产兼并相结合,培育适应世界经济竞争体制和企业。结合浦东的实际,关键是围绕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形成新区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制和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企业,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要素升级。 

作者:李东于保平刘骏来源:上海综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