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辛秋水:《中国村民自治》,黄山书社1999年版。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注释
[1] 王仲田:《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 余力:《中国农村政治:一个紧迫的课题——张厚安教授访谈》,载《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2期。
[3] 童庐、吴从环:《组织重构: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4] 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载《人民日报》1983年1月2日。
[5] 刘喜堂:《关于乡级民主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2期。
[6] 王振耀:《全国乡镇政权的现实结构及立法的基本依据》,载《中国乡镇政权的现状与改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7]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8] 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6期。
[9] 参见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结论部分。
[10] 王克群:《市县乡机构改革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对策》,载《资料通讯》(杭州),2001年第5期。
[11] 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12] 斯梅尔塞:《变迁的机制和适应变迁的机制》,载《国外社会学》,1993年第2期。
[13]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14] 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第33—35页。
[15] 参见于建嵘:《会员制经济——组合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5—20页。
[16] 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17]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集体对抗基层党政事件的分析》,载《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4期。
[18] 荣敬本等:《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19] 崔之元:《“混合宪法”与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载《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
[20] 参见高友谦:《建立农民利益集团——突破徘徊的一种政治选择》,载《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年第4期。
[21] 郑法:《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载《战略与管理》2000年4期。
[22] 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