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君差不多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玻璃。
《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和龙阳君在一起钓鱼,当龙阳君钓到十来条鱼的时候,开始嘤嘤的哭起来。魏王问,Why?龙阳君说,当我刚开始钓到鱼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等后来的鱼越来越大,我就开始不喜欢刚开始钓到的鱼了。如今我这么丑陋,却能得到大王的宠爱,可天下美貌的男子那么多,一定会来趋奉大王(因为这个凯子太有油水了),那时候我将会像刚钓到的鱼一样,受到抛弃与冷落。魏王听后说,你竟然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好一句“有敢言美人者,族”。有谁敢向魏王进献美男,便会得到灭族的礼遇。这句话所体现的意思只有一条,那就是魏王除了龙阳君,其他男子一概不予理会,并且断绝了这种理会的可能性。这说明,魏王对龙阳君的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即使自己手中握有重要的权利(尤其是找马子的权利),但是,他把这种权利弃之如蔽履。可见,忠贞是爱情能够成立并且良性发展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这个元素的具体范例,翻一翻《烈女传》便能够看见一堆。但是,那些忠贞有时候与爱情无关,仅仅与牌坊有关。所以魏王的忠贞和龙阳泣鱼的故事便深深的打动了我。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上,还出现过另外一个君王的爱情故事。那就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那个被丘吉尔赞誉为拥有“历史上最动人的爱情”的人。
1931年,英国王储爱德华在一次狩猎时结识了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辛普森夫人,并很快爱上了她。爱德华决定与辛普森夫人成婚。正当他准备向父王正式提出这一要求时,父王却重病缠身,随即逝世。按照英国王室的继承规则,他继位当上了爱德华八世国王。两人的感情逐渐沸腾,爱德华八世打算娶这个“三手”女人为妻,这在英国王宫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国王的这个决定差点引发政治危机。当时摆在爱德华八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远离这个女人,要么交出王位。他选择了后者,放弃了王位--他只做了325天的国王。几个月后,爱德华与辛普森夫人在法国结婚,爱德华的头衔被确定为“温莎公爵”,辛普森夫人成了公爵夫人。
温莎公爵的故事演绎了一个完整版本的“不爱江山爱美人”。与魏王对龙阳君不同的是,他所失去的不仅仅是结识更多马子的权利,而是王位,这个金光灿灿的东西。如果说魏王所为是一种忠贞,那么温莎公爵所表现的又体现了爱情的另外一个要素:付出。他付出了一种以世俗眼光来看非常非常珍贵的东西——王位。他的这段爱情之所以打动了这么多人,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付出。这也是爱情能够胜于一切的一种明证,正如温莎公爵对辛普森夫人所说:“我的朋友,与你在一起,远胜于拥有王冠、权杖和王位。”
上面所讲的两个动人故事,体现出真挚爱情所必须的两个要素:忠贞和付出。在我所看过的故事中,东方不败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著作《笑傲江湖》第三十一章,详细描述了东方不败被杀的整个过程。湖底脱困的任我行和令狐冲、任盈盈、童百熊等人回到日月神教找东方不败报仇,却遇到了受东方不败的情郎杨莲亭操纵的假东方不败。经过种种周折,他们挟持杨莲亭找到了东方不败。东方不败见到受伤的杨莲亭,“扑到杨莲亭身旁,把他抱了起来,轻轻放在床上”,然后怒气冲天。本来东方不败与童百熊有过命的交情,可是当杨莲亭说要杀他时,东方不败毫不犹豫,说 “童兄,今日咱们恩断义绝,须怪不了我。”东方不败练成葵花宝典后,武功无人能敌,任我行这伙人围攻也打不过他。聪慧的任盈盈便想了个很损的招:折磨杨莲亭。果不其然,东方不败不顾生死的去救杨莲亭,结果,令狐冲和任我行的长剑都插入东方不败的后心。当东方不败中剑后,竟然趴在杨莲亭身上说:“莲弟,莲弟,这批奸人折磨你,好不狠毒!”最后东方不败在临死前,只是要求任我行放过他的莲弟。
这个故事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原因是,东方不败几乎拥有了一个完美爱情所具有的全部元素,包括忠贞和付出。当他的爱人受到伤害的时候,他能够几句话就放弃多年的生死之交,是所为忠贞,当爱人的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扑身向前,而自己毙命,是谓付出。这种付出已经达到最高形式:个人生命。东方不败事实上已经超越了魏王的忠贞和温莎公爵的付出,从而谱写了这个美好的故事。
金庸先生应该完全深谙一个完美爱情的基本构成。但是,这种把这个完美爱情安排在东方不败身上,安排在最终失败并且失败在这种完美爱情本身上,应该有深刻的含义。
或许,这种完美的爱情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以悲剧而告终。(作者 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