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婚礼一般在岁末年初,年轻人借此谈情说爱。唢呐、篝火,十八般的歌、十八般的酒、十八般的热情、十八般的文化.....巍峨的雪峰,壮观的冰瀑,美丽的冰斗湖,宁静悠远的早春充满诗情画意,山峦和森林冰清玉洁,是体验藏、羌民族奇风异俗的最佳时节。许多民族民间活动和宗教活动都在这个时候上演,如神秘的宗教法会、独特的藏式婚礼、奔放的羌族锅庄、舞狮、舞龙,给你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古朴的藏族婚礼
“先抢婚,后说媒”———藏族的婚姻,基本上是自由恋爱,有意思的是,松潘以及岷江一带的藏族男女相爱是先把对象抢了———“生米煮成熟饭了”再说。首先,姑娘、小伙子利用庙会、转山会等民间活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便会去抢姑娘的头帕或身上的装饰品,姑娘有意,则会和小伙约好时间相会,双方避开家人,在风景优美的草坪或里以对歌的方式表达爱恋之情,这种约会称为“浪寨子”。
到爱情成熟了,彼此则会约好“抢婚”日期,女方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悄悄打扮好,在夜间约定的地方等着男方来“抢”。女方有时也捉弄一下男方,把“姐们”装扮得和自己一样,看他抢谁。第二天一早,男方才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姑娘家说媒。知道女儿被抢,父母“不得已”答应婚事。
在嘉绒藏区至今保留着古朴的婚礼,结婚那天清晨,新娘在最亲近的几位亲戚陪同下,由哥哥背出寨子的大门。这时,阵阵莽筒声、唢呐声响起,新娘和她平时要好的姐妹们忍不住哭了,新娘要走向新的生活,是激动也是对娘家的留恋。新娘的乡邻们在路边唱起了山歌:“我们送出了姑娘,你们要很好照顾,愿你们吉祥如意、一路平安。”来拉亲的队伍也以山歌对答:“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善待新娘,一切都会美满如意”。
新娘来到新郎的村寨时,寨口已有许多乡邻在翘首盼望。新娘的舅舅用柏树枝蘸着净水敬天、敬地、敬山神。到了夫家,一道难题摆在新郎面前,因为新娘和伴娘的装束完全一样,红头巾盖着她俩的脸,到底哪个是新娘哪个是伴娘,要由新郎自己来认。新郎颇费思索,从自己送给新娘的信物手镯、戒指认出了真正的新娘,于是红头巾揭开,新娘与参加婚礼的乡亲们见面,村寨里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温馨提示:元月至三月,九寨沟、牟尼沟、四姑娘山、卧龙、九寨天堂、理县等地正在推出藏式婚庆游,九寨沟在藏历新年黄道吉日举办藏式新婚蜜月之旅。梦幻情人节之夜赏海子、滑雪、赏冰瀑、泡温泉,美景与冰雪相映成趣,暖意浓浓。
热闹的羌族婚礼
汶川、茂县、理县、龙门山、岷山这一带是羌族的聚居区,他们一般把寨子修到很高的半山腰和山顶易守难攻的地方,创立了独有的邛楼文明。从公路车窗遥遥望去,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致。
羌族自称放羊人的儿子,男子要穿“云云鞋”(花布鞋),一般是自己喜爱的姑娘做的,未成年男子穿的则是母亲所做,还要扎腰裹带装羊角刀和火镰,上面绣有美丽的图案。妇女的服饰鲜艳多彩,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羌族崇拜万物神灵,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许”(就是不脱产的宗教巫师),婚娶也不例外,小伙子若看上哪个姑娘了,便找一个好日子,备上一坛酒和蜂蜜,请“许”到姑娘家说媒,姑娘如有意,便回赠一把自己常用的牛角梳或羊角梳,然后“许”和双方家长一起商量成亲大事。
一般来说,男方家要大办酒宴招待乡亲,女方家打扮好新娘,盖上红盖头由亲哥或堂兄送到男方家。进门之前,男方要闭上眼睛把新娘抱起来,这个时候新娘便把准备好的锅烟墨一把涂到新郎脸上!这是羌族婚礼上特有的涂墨仪式,是新娘向全村寨的人宣布:我的新郎不仅是放羊、打猎、砍柴、采药、种地的能手,也是帮我做家务的好帮手。很多来参观的游客特别是男游客也成为涂锅烟墨的“受害者”。婚庆热闹场合,也是未婚男女“找感觉”寻觅恋人的好时候。
羌歌的热烈、羌舞的快节奏和咂酒的不醉不休,气氛简直胜过了南美的狂欢节。
温馨提示:现在到桃坪羌寨,如果是团队,都可以观看到热闹的羌族婚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