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名人轶事 >

慈禧的油画

时间:2010-07-27 15:54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江南 点击:
慈禧的油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肖像画亦早已有之,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不少帝王后妃的肖像画。清代康熙朝开始,来华的西洋传教士中的一些画师,曾经长期被供奉于清廷如意馆,例如郎
  


new01292.jpg (56860 字节)

慈禧的油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肖像画亦早已有之,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不少帝王后妃的肖像画。清代康熙朝开始,来华的西洋传教士中的一些画师,曾经长期被供奉于清廷如意馆,例如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等。他们带来的是西洋画即油画的技法,但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改用中国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作画。他们讲究解剖结构和透视原理,强调明暗光影效果,通过扎实的素描工夫,巧妙地用毛笔把物象表现于宣纸之上。他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不少是肖像画,至今仍庋藏在故宫博物院,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满洲入主中原,定鼎北京以后,紫禁城里曾居住过10个皇帝。在康熙、雍正、乾隆几个朝代,被供奉在内廷的外国画师较多。他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都较高,不少人被破例赏予职衔顶戴,饮食起居尽量照顾他们原有的生活习俗,给予妥善安排,十分优渥厚遇。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供奉于内廷的西洋画师逐渐减少了。而留下西洋画像的,也只有清末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一人。经考证,先后有两个西洋画师为慈禧画过肖像,第一个是著名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小姐,第二个是一位法国画家华士·胡博。绘画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初。清光绪29年(1903),首先由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夫人,向慈禧推荐美国女画家卡尔进宫为太后画像。据卡尔所著《慈禧写照记》(陈霆锐译述,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8月5日),为予首次进见慈禧太后之人陪同,卡尔携画具进颐和园觐见慈禧太后的记载相符。卡尔述称,至翌年元旦(按:指农历元旦即春节)过后,慈禧搬紫禁城西苑三海居住(即今之中南海、北海),她本人亦随往写照。1904年4月又随慈禧迁回颐和园。因此,可以确信卡尔为慈禧画像是在颐和园和“三海”完成的。

    有趣的是,对西洋画一无所知的慈禧,在画像之前,曾急不可耐地提出过不少问题,如为什么要坐着画呀?别人能否代坐?是否每天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首饰珠宝?等等。出于迷信,慈禧还专门择定黄道吉日,叫人帮她精心梳妆打扮,换上绣有紫色牡丹的朝服,披着寿字嵌珠花巾,头上戴着玉蝴蝶和鲜花,手上戴着玉钏及长长的护指套。总之,慈禧尽最大可能把自己炫耀一番,借以显赫于天下。

    卡尔精心绘制的慈禧第一张油画像,是准备送往美国圣路易赛会的陈列品,因此慈禧特别重视,亲自择定完工的日子。在该画完成之前数日,西太后不时来到卡尔画室,观其设色点睛,兴奋异常。慈禧还特邀外国在北京之驻使及参赞夫人,于1904年4月19日(即慈禧亲自择定的画像完工日)至西苑三海参观画像。这批洋夫人,为了讨好太后,无不称赞画像之神似,设色之美丽,笔画之细,慈禧听之更是乐不可支。美国丹青女史当然也倍得恩宠。

    卡尔在颐和园及西苑三海一共为慈禧画了4幅像(其中一幅是作为模范用的小幅画像),居住时间共达八、九个月之久,大大超过了原先的计划。这说明卡尔深得慈禧的欢心。慈禧经常赐给她珍馐美味和贵重物品,宫中都呼卡尔为柯姑娘。慈禧兴之所至还经常带卡尔去游园赏景。

    送往美国圣路易赛会陈列的慈禧画像,清廷派皇族代表溥伦专程护送。在该画像送走之后,于4月下旬,卡尔随慈禧驾还颐和园居住。卡尔尽她自己的努力,满足慈禧画像的要求。卡尔有这样的记述:“予于斯时,颇能多事工作,当时先所着手者,即为往‘赛’之太后画像之模范一小幅,太后欲自留此,以志纪念者也。继则将先所画就之太后写真二幅,细为修饰,故亦颇占时光。”1904年5月中,待其余3幅油画像全部告成之日,慈禧又遍请驻京外国使节夫人,在颐和园举行游园赏画会,自我陶醉一番。

    卡尔自述,送往美国圣路易赛会的慈禧肖像是穿朝服的,该像俟赛会闭幕之后赠予美国政府,至今仍藏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内。慈禧认为着朝服太复杂,令人不耐坐,画第二幅像时遂改穿绣花蓝色常服,头上插了茉莉花球数枚,旁缀珠蝴蝶。慈禧拟用它点缀自己的寝宫,不让他人传观。后来在卡尔的请求下,慈禧同意将其两只爱犬也画了进去。慈禧亲睹卡尔仅淡淡数笔,即将二犬画得惟妙惟肖,对其画笔之迅速赞叹不已。第三幅画像,慈禧穿冬季朝服,缘以明珠。为了便于观赏,慈禧要求将这幅画的画面扩大为宽1.83、高3米。这第三幅慈禧油画像今藏在故宫博物院。该画的右下方,有卡尔亲笔签字:“Kate Carl”,并署有“1904”阿拉伯字字样。目前,除美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保藏的两幅外,其余两幅即带小狗的和模范小画至今都下落不明。

    据史料记载,光绪30年(1904)4月初10日,慈禧特派外务部大臣到美国驻华公使馆,转达太后对卡尔所绘画像“均称圣意”的懿旨,并送去了各种料子绸缎等礼品,还有宝星一座,面交银票1.2万两作为酬谢。

    历史故事《火烧圆明园》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一幅慈禧油画像,同时告诉观众,这是慈禧74岁时的画像。然而,影片并没有交待这是谁画的,解说词所称的慈禧画像年龄也与历史事实有出入。这幅画目前藏于颐和园,是署名“Hubert Vos”的画家所绘。画像通高2.23米,宽1.42米。画像上端横题“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楷书字样,并有“慈禧皇太后之宝”印模。另外,画像的右首有“宁寿宫”印模,左上方有“大雅斋”印模。宁寿宫在故宫博物院的外东路,即今“珍宝馆”所在地。这是乾隆年间,弘历皇帝为他自己在位60年之后当太上皇时颐养天年而改建的具有前朝后寝的一组宫殿,慈禧晚年喜欢住在这里。“大雅斋”则是慈禧为自己附庸风雅而起的专用斋号,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慈禧专用瓷器上常署有“大雅斋”铭款。该画像的左上方书有“光绪乙巳年”,即光绪31年(1905),比卡尔给慈禧画像晚1年。经考证,慈禧生于道光15年(1835),卒于光绪34年(1908),虚龄74岁。画此像时的年龄应为71虚龄。画像左下方的外文署名铭款高1厘米、宽6厘米。并署有汉文铭款“华士·胡博恭绘”6字,铭文高13厘米、宽3厘米。1979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在颐和园临摹过此画。

   据了解,华士·胡博还绘有另一幅慈禧太后油画像,现藏于美国福格美术馆(Fogg Art Museum)。玛利纳·瓦勒(Marina Warner)所著的《龙皇后》(Dragon Empress)一书(1972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封面上,曾经登载了这幅油画像的彩色照片。华士·胡博可能是法国人。然而,对于华士·胡博如何进宫为慈禧画像,共绘了多少幅,至今尚未发现清宫档案涉及此事的记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汪莱茵/文


相关资料:

    在颐和园清华轩院内,有一件美术作品--慈禧全身的油画像。此画高2,23米,宽1。42米,画像上写"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左下方有"hubertvos",并署汉文铭款"华士·胡博恭绘",此画家是荷兰著名女画家。她为慈禧画了两幅肖像,另一幅现藏于美国福格美术馆。此外,还有一位为慈禧画过油画肖像的女画家,美国人卡尔(katecarl)小姐。她为慈禧画了四幅肖像。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时候,一些西方国家的政要人物,为加强和清朝政府的联系,讨好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曾通过各种渠道招一些画家来中国,想为西太后画一张大的油画像。他们说出的理由是:世界各国都传说中国的慈禧太后办事凶狠,面目狰狞,非一般女子。而我们这些外国人来后曾亲身与皇太后接触,感到皇太后并非像国外所传,而是一位非常亲善和蔼华贵高尚之女性,如能有一张皇太后的油画像在国外让人观瞻,肯定能消除那些言传,这时维护皇太后声誉是会有好处的。西太后得知此事后,审度再三,虽有难言之苦,但最后还是同意接待由外国人推荐的女画家为她画像。这样就打破祖宗惯例,允许洋人进宫,专设画室,慈禧出坐 ,供女画师们"临摹"。油画艺术,在欧美一些国家有较长历史,我国在乾隆时期,虽然有一些外国画家在宫廷供事,但 他们大多数是以学习中国绘画技法为主,适合融合一些西方画派的技巧,而真正以典型油画而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见。本世纪初以来,在徐悲鸿等一批美术家的努力下,油画这门西方艺术才开始在中国落户。慈禧决定请洋画师入宫画像,成为当时的一件新闻,国人外人都议论,赞成者有之,不同意者也有之。荷兰女画家华士·胡博入宫为慈禧画像的资料现掌握不多,美国女画家卡尔入宫为慈禧太后画像的记载确倒比较详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的夫人,向西太后推荐美国女画家卡尔入宫为画像。据卡尔回忆,她在宫中受到慈禧太后的热情欢迎,每次见面都视为上宾,她对慈禧印象最深的是,慈禧在宫中有绝对权威。"其威严之容,有足使人震慑至不可方物之魔力","能使大小百官俯伏于宝座之下"。无论大小官员或宫女太监,只要一提皇太后就会百恭万顺,不敢有半点疏忽。有一次在画像时,卡尔说从美国带来的画架太小了,在宫中用起来不应手,去了一趟市场又没买到。西太后听后要她画一个尺寸和样式制作的画架已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告诉皇太后这副画架非常好。第三天,在她的画室里又出现了五副大小稍有区别的画架。卡尔说有一个就够了,何必要这么多。宫监告诉她,这是宫中规矩,只要是皇太后交办的事,先做一个,如满意,接着再做五个以留备用。她对慈禧另一个印象较深的是看上去不象七十多岁的人,而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说慈禧机智,有应变之才,记忆力极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说过见过一次,她就会记得很清楚。中国的好多古典文学作品她都能"背诵"。在批阅奏章时,对大臣们提出的各种典故的历史依据,她都能只悟运用,立即批阅办理。有一次游昆明湖时,太监把一份奏折急急忙忙地送到船上,人们一看,准是大事急事,而慈禧看后,立即挥毫处理,乘船观景的雅兴不减。在卡尔看来,作为一个女人,能够管理如此一个大国,实在是不容易。

  在卡尔为慈禧画像的日子里,最使卡尔伤脑筋的是时间太少。慈禧每次出坐的时间不能太久,而且次数有限。出坐一次后很久不能再出坐。有时让其他人代坐,但面部形象就很难替代了。由于这些原因,卡尔在颐和园住了八、九个月,才为慈禧画了几幅油画。有慈禧穿宫装坐在宝坐上的;有慈禧穿便装和她的两只爱犬在一起的。可惜,卡尔的作品均未留在颐和园。现在颐和园的慈禧画像,色泽艳丽,色调明快,颇见作者的功夫之深。但脸部的阴面和阳面光调反差小了些,缺少油画特色。据说作画时并非如此,只是宫中有人提出,皇太后的脸不能一半明一半暗,好似阴阳脸。作者听了提醒之后才心不由衷地改成这个样子。

  华士·胡博女士是何时来华做画的,尚未见到准确记载,只知道她是荷兰国林堡省人,从小就学习绘画。成年后曾出国到亚洲、美洲一些国家。1988年,荷兰林堡省的柯可恩和马恩博两位副省长专程来颐和园,观看了华士·胡博为慈禧画的像,他们把这件事看作是中荷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同年,颐和园管理处就此幅油画像邀请在京的著名艺术家和史学工作者座谈,大家对此幅油画的艺术价值及在美术史上应有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 书法家还债

    一作家,有点名气,靠卖文为生,日子过得还滋润。一天,参加...

  • 少帅奇遇张大千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年代,年仅...

  • 张大千轶事三则

    张大千轶事三则 画虎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画老虎很出色,早年张...

  • 苏东坡与黄庭坚巧对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 东床快婿

    郗鉴选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

  • 齐白石生平简介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