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名人轶事 >

美术模特儿佚事趣话

时间:2010-07-27 15:54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美术模特儿佚事趣话 美术家需要模特儿,模特儿离不开美术家。在模特儿群体中有普通劳动者、有画家的家属、有名人、有达官显贵甚至还有皇帝国王。他们与画家共同演奏着一曲交响
  

美术模特儿佚事趣话

 new01314.jpg (38909 字节)

  美术家需要模特儿,模特儿离不开美术家。在模特儿群体中有普通劳动者、有画家的家属、有名人、有达官显贵甚至还有皇帝国王。他们与画家共同演奏着一曲交响乐章,在这个乐章中有不少小插曲,通过这些插曲,我们可以领略到艺术家们是如何对待模特儿、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同阶层模特儿的鲜明的个性。

    最早的人体模特儿官司事件:古希腊雕刻家普拉克西特莱斯(公元前385-?)受国王尼康特斯之托,作美神阿佛洛狄特像。为此,请了雅典著名的美女、他的好友芙丽涅来当裸体模特儿。因此有人控告她有伤风化,雕塑家自然要为她辩护,并在法庭当众揭开芙丽涅的衣裳。她的美丽身体震惊四座,使抱有成见的法官改变态度宣告她无罪。国王却因此而拒绝接收这件雕刻。可是当地人民把她收下,并安置在岛上一个庙宇中。由于作品有无比的魔力而使观赏者络绎不绝。

    最早在神话题材中使用普通人物头像形象:意大利画家奥卡格尔(1308-1369)。他在佛罗伦萨画的绘画是曾经在比萨画过的,但这次在佛罗论萨却是变了原来其中的人物形象了,换上了他的朋友和他的敌人的面孔。这是首次在神话题材壁画中利用普通人的形象。当时他写生只能对照朋友的面孔画素描。可以想像奥卡格尔不可能对照他的敌人面孔写生,只能凭记忆或言传。

    最早的模特儿群体: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需要摆姿势的模特儿。当时还没有职业模特儿,所以长时期内,艺术家们一方面依靠家人、妻子、仆人、学徒、朋友等;另一方面还要雇用演员、娼妓、乞丐或流浪汉”。于是,模特儿的群体逐渐出现了。

    最合适的模特儿人选:达·芬奇为画《最后的晚餐》,到了最后只剩下两个人物头部空着(基督和叛徒犹大),长期不画。这引起了这个教堂的僧院长的不满。过了些日子,画面上只剩下犹大的头了。在经过了与公爵一番纠缠之后,达·芬奇说:“最后一个头也要寻找,但如果终于找不到更合适的,就准备用那个讨厌的不逊的僧院长的头作模特儿。”于是,他完成了犹大的头。那形象活像叛徒和残酷无情的真实形体的结合。

    最早的美术学院专职模特儿:一般美术史学家认为,专职模特儿的历史应当从第一所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成立(1648年)开始。

    要求模特儿条件苛刻的美术院校: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立初,选用的男模特儿要求身材高大,比例匀称,还要穿着不同服装得体,尤其要智商高,工作经验丰富,摆姿势有持久力等。这些条件简直和选议员差不多了。

    最可敬的模特儿:法国的杜博斯克(Dobosc),因长期给大卫和布格鲁作模特儿而出名。他生活简朴,一生未婚。从7岁开始作了60年模特儿。他利用作模特儿的收入积蓄了一笔财产之后在困难中死去,这些财产达18万法郎,他全部赠送给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作为他们考罗马奖学金和考场雇用模特儿之需。艺术家们为了报答杜博斯克,塑造了他的胸像并竖立在美术学院中。

    倒霉的模特儿:在画家M·昂格尔画室,有一次一个比谙练的模特儿上了模特儿台,却不知该采取什么动作。一个爱恶作剧的学生命他:“抬起一只脚来。”模特儿乖乖地抬起来了。“好!”指挥又说:“抬起另一只!”可怜的模特儿照样服从指挥抬了起来,于是只好扑通跌倒下来了!

    最尊重模特儿的艺术家:为了给予模特儿以应有的尊重,徐悲鸿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主张称模特儿为“范人”(即受人尊重之人)。为了使人们对模特儿工人改变轻视的态度,徐悲鸿先生要学生们日常和他们如同学们一样看待,在课余帮他们学习。徐悲鸿自己还和模特儿一桌就餐,并动员学生也参加在教员食堂与他们同桌吃饭,以造成一种平等相待空气。

    最激动的模特儿:画家吕德为了描写在地平线上向士兵们发出可怖召唤的女神形象,吕德让其夫人为女神作模特儿摆了个姿势,她不由自主发疯似地大喊大叫起来,吕德也随着激昂地大叫:“强烈些!强烈些!……”

    令人吃惊的人体模特儿事件:1926年刘海粟创办美校画裸体模特儿,竟然引起社会风波。臭名昭著的军阀当局充当“卫道士”的角色出面干涉。最后法院对美校以象征性罚款了事。

    重庆中央大学人体模特儿风波:抗战爆发后,重庆中央大学美术系在徐悲鸿先生的执教下起用人体模特儿,不料遭到历史系任教授的一些老学究的非难,甚至遭到荒谬可笑的辱骂。为了解决问题,徐先生和吴作人、吕斯百等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口舌,到处动员串说,总算物色到了人体模特儿人选。然而,开课不久老顽固们拒绝与模特儿在学校教员食堂同餐,有的竟破口大骂。徐悲鸿先生嗤之以鼻,不予理会,又当面讲道理。经过徐先生用实际行动进行宣传说服,终于在当时比较闭塞的嘉陵江边开了风气之先。

    收入最丰厚的模特儿:18世纪末大兴历史题材的绘画,需要模特儿量大增。有的模特儿因以至富。如1830年——1840年间,一位老模特儿,用做模特儿的收入办了一所美术学院——“瑞士画室”。他曾经是大卫画室的模特儿,以“瑞士先生”而闻名。

    鼓舞人心的关于人体模特儿的批示:在我国“文革”期间,“四人帮”安插在美术界的一个死党不学无术、一窍不通,她独断专行瞎指挥,非但不许画人体,也不准在教室里画人像、石膏像。其实毛主席早在1962年就对使用模特儿下达过重要批示:“男女老少裸体模特儿,是绘画和雕刻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针对“四人帮”那个死党的胡作非为,当时重温和落实了毛主席的批示,是对“四人帮”的迎头一棒,对美术工作者的极大鼓舞。

    将军替皇帝代做模特儿:法尔戈耐在彼得堡画圣彼得一世骑马塑像草稿时突然停手了。他把草图给皇帝看,并说在这么坚硬的座子上要表现您骑在马上而没有模特儿是非常困难的。麦里西诺将军是位骑马好手,便自告奋勇每天骑马在空场上奔跑,而且在边上暂停一下使马用后腿直立。这一来就使法尔戈耐获得了圣彼得骑马的最适合的姿势。

    意想不到的模特儿:肖像雕刻家埃·伯诺(E.Peynot)考罗马奖学金时,考试题目是“浪子回头”。他到画室去找资料。可是他的屋子除了堆满木材之外,只有一面大镜子了。当时镜子倒在了地上。而他为了奖金考试,一次、两次、三次地起草稿……都不能使他满意。他泄气了,随即坐在旁边的一只箱子上。这时你再看他,那吃惊的情景吧!忽而他在镜子中看到浮起一个动作,这使他立即确定了主题,以致那次罗马奖终于被他获得了。伯诺自己作了模特儿……而他自己却没有想到。

    能随机应变的模特儿:戈雅以阿尔帕公爵夫人为模特儿画《裸体的马哈》,正画中忽报公爵怒冲冲地找上门来。公爵夫人立即穿上衣服,让戈雅迅速画了一幅《着衣的马哈》。待公爵赶到时,只见夫人着衣当模特儿便化怒而喜。实际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裸体模特儿的看法。

    幸运的模特儿:一位在少女时期就为法国雕刻家法尔吉昂作品《狄安娜》中的诺阿夫人做模特儿的女孩儿,在画家的长期熏陶下,后来竟成为法尔吉昂的老师雷洼伯特非常器重的杰出画家了。

    化装顶替的模特儿:英国名演员卡利克化装术很高明。当名画家荷加斯准备画作家菲尔丁肖像时,菲尔丁却突然死了。卡利克提出一种方法可以使菲尔丁“复活”。于是自己化起妆来,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菲尔丁”出现了。这一来就使荷加斯顺利完成了那幅名作。

    标准的模特儿报酬:法国是最先使用模特儿的国家。当时美术界都把巴黎的模特儿报酬视为标准。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内,女模特儿是5法郎一次课(4小时),男模特儿是4法郎。至于儿童模特儿,就随意给了。在美术学院里,模特儿的工资是每周20法郎左右,(是指每天早晨上一次课),而全天是15法郎。这个数目之外,如果模特儿摆得好姿势,那就加点“外快”或者得到学生们的赏赐。再说,这些工资还可能随着艺术家的慷慨大度而增加。(以上指十七世纪的值币)。

    吝啬的模特儿:在《艺术家和模特儿》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即使在模特儿这种职业中,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人们在模特儿这种职业中可以看到最不讲理的人,有一位赛……夫人(CH……她是一个贵妇)索价5个法郎一次课,这是时价,但她却还要格外索取袍子折旧费两个法郎,她还唆使她的女佣人到艺术家的家里取闹。”

    以丑代美的模特儿:为了要画一个米大拉的像,卡拉齐雇佣了一位非常丑陋的颜料匠作模特儿,众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卡拉齐修改了外表。于是画面上出现了光辉的米大拉的形象。

    最高贵的模特儿:画家麦所尼埃(1815——1890)在他的作品《索尔菲里诺里》需要拿破伦三世形象。最后画家把画拿去给皇帝看,那画上还缺一个人物,皇帝问他,这个缺少的人物是谁。“是您呀,陛下!”“那么你要画我的肖像了?”“对!假如我能得到一个好场面多好啊!”“再简单不过了”,拿破伦三世说,“上马,让我们散步去,你可以随时研究我。”麦所尼埃把拿破伦三世引到他的朋友画室中,皇帝跨坐在椅子上。不过半个小时,麦所尼埃画完了拿破伦三世速写。

    不满意作品的模特儿:“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因为找不到安放那些笨画家们画他的肖像,就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所有的画家画他的肖像,但是亚伯尔除外,同时又颁布了同样的法令,只准许戈特利斯刻他的纪念章和里西伯做他的铜像。”另外,伊利莎白女皇也禁止蹩脚的肖像画家画像。这仅仅是针对那些善于搞阿谀奉承的画家来说的。

    为画家作过模特儿的皇帝还有: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被凡伯尔画);日耳曼皇帝吉约姆二世(被达尼尔雕刻);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被乌特利画)、菲力四世和教皇英诺十世等(被委拉斯贵支画)。

    让画家改变画种的模特儿:法国动物画家乌特利(1686——1755)不知为什么却被俄国沙皇看中,让其给自己画全身像,于是沙皇彼得大帝把乌特利请到莫斯科。在画的过程中,当彼得大帝离开画室时,乌特利就避开他的要求画得活泼些(动物画家的本能)。后来乌特利回到法国。他的老师有趣地预言:“你再也不要做一个画狗的画家了。”果然,乌特利由此真的改画人物画了。

    临终前作模特儿:1881年某天,列宾从报纸上看到穆索尔斯基病重的消息。为了见到朋友一面,列宾急忙收拾一下就向彼得堡出发了。到达彼得堡后,他立即赶往医院看到了病榻上的穆索尔斯基。当时穆索尔斯基才42岁,但看上去却像一个老人。列宾的到来,使他精神一振,坐了起来。就在这个病房里,列宾忙了四天的时间,完成了穆索尔斯基肖像。几天后,穆索尔斯基去世了。这幅画被特列恰柯夫购去。然而列宾把所得的全部报酬捐献出来,在穆索尔斯基的墓前修了纪念碑。

    倒在模特儿台前的画家:1887年3月25日,克拉姆斯柯依正为给他治病的医生拉马赫芬斯画像,和往常一样,他一边画着,一边愉快地交谈着。突然,摇晃了一下,他便倒在了调色板上,一代杰出的肖像画大师就这样突如其来地与世长辞了。

    身临其境的模特儿:俄国画家苏里科夫为了画《女贵族莫洛卓娃》中傻子的形象,让模特儿赤脚站在雪地上,为了防冻,只好在模特儿的脚上抹上酒精。别人问他为何如此认真?苏里科夫回答:“如果画地狱的话,我自己会坐在火中,并让模特儿在火里摆姿势。”

    倔强的模特儿:克拉姆斯柯依经特列恰柯夫介绍去给托尔斯泰画肖像。托尔斯泰开始拒绝按照画家要求摆姿势。后来勉强同意了,不过条件也很苛刻——要克拉姆斯柯依画两幅肖像。一幅交给特列恰柯夫收藏,另一幅留在作家的家里。如果画得不好,两幅都毁掉。结果,作家很满意,他的作品很成功。就连列宾也说:“只要克拉姆斯柯依还活着,我就不能给托尔斯泰画像。”任性的模特儿:当罗丹向雨果提出塑像的要求时,这位大文豪的答复是:“我不能阻止你工作,但是……我不能为你改变任何习惯。”不但雨果不能坐在那里任罗丹摆布,而且连雕塑的工具和雕塑用的泥也不能放在雨果的大厅里。罗丹只好在大厅里观察雨果的举止神色,用脑子记下来,只要一有所得就赶快跑出大厅到走廊把印象固定下来。然而往往当他一到工作台前,原来的印象又不见了,只好重新回去观察。这的确是一件艰苦的工作,然而因为这样,雕塑结果才格外传神。难怪里尔克评价这件作品时说:“他是在窃取模特儿偶现的习惯或意外脾气。”

    模特儿为作品作证: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送交沙龙时,审查委员会以其过于逼真而误认为是模铸而成,加以拒绝。实际上罗丹以一个军人为模特儿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才完成的。无奈,罗丹请来模特儿作证,仍无济于事。次年,布歇等联名上书为罗丹说情,才得以展出,并获了奖章。

    为模特儿创造特殊环境:达·芬奇在画《蒙娜利莎》肖像时,为了给模特儿创造合适环境,特意请来了弹竖琴和唱歌人,还雇有小丑供她娱乐,以消除莫娜利莎被画时的所通常有的忧郁。此外,室内的幕布与庭院的花草也都作了精心的布置,达·芬奇也有时讲些笑话消除蒙娜利莎的困倦和无聊,达·芬奇就是从这种环境来观察对象的思想变化与表情的。并且在自始至终未曾间断的竖琴伴奏中引导双方——画家与模特儿进入同一境界。

    模特儿兼父亲、老师:毕加索出生时,他的父亲,著名画家、美术学院教师唐·何塞·路易斯已经43岁了。父亲望子成龙可以说是煞费心计。为他不厌其烦地做模特儿还一遍遍辅导他画画。还拉来他的母亲、妹妹作模特儿。毕加索15岁以前,为他父母、妹妹画了不计其数的肖像。毕加索少年时期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没有父亲的远见,是不可能的。

    专门以外交使节为模特儿的画家:苏联画家格拉祖诺夫由于专门给外国驻莫斯科外交官画肖像而出了名。每幅肖像索取报酬达2000美元以上,却从未受到苏联当局批评。由于1977年当时苏美两超级大国正处于冷战时期,因此使一些西方人士猜疑他是一个克格勃(间谍)。

    无法安静下来的模特儿:法国雕塑家毕卡尔在塑伏尔泰像时,伏尔泰当时很老了。他总是不停地动、开玩笑、跳动、教训人,无法安静。而且还要克服他面部可怕的抽搐。毕卡尔对于这样一个爱吵闹的模特儿毫无办法。这时话题转到圣经上的阿龙身上。圣经上说,阿龙塑造一个金牛仅要一夜时间,而毕卡尔说,他自己至少需要6个月工夫。此时引起了伏尔泰的兴趣,忽而变得安静下来。毕卡尔抓住时机固定了基本形体。后来伏尔泰在回忆录里提到,很奇怪为什么毕卡尔和阿龙的敏捷有如此的悬殊。其实伏尔泰没有想到,这是毕卡尔当时为了使伏尔泰安静下来的一个“诡计”罢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 书法家还债

    一作家,有点名气,靠卖文为生,日子过得还滋润。一天,参加...

  • 少帅奇遇张大千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年代,年仅...

  • 张大千轶事三则

    张大千轶事三则 画虎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画老虎很出色,早年张...

  • 苏东坡与黄庭坚巧对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

  • 东床快婿

    郗鉴选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

  • 齐白石生平简介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