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和谐、快捷、向上的育人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使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坐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实施成果。
在各种公开课和研究课上教师和学生相对于传统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主动探索问题,获取新的知识,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初步摸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规律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双主”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中不定期开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等相关知识,并安排专人辅导,鼓励他们中的一些优秀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语文学科组织学生参加读写大赛,信息技术学科,张坤老师和王浩老师辅导学生编程,并带领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网页,有多名学生参加竞赛。学校老师也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电子课件设计大赛。
课题组注重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人执教,多人听课,听后及时评课,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多人教学设计公开发表或获奖。
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获得可持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存在有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 “ 穿新鞋、走老路”;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等等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教师平时的满负荷工作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研究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常态课中又回来老路上;三是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提出尚不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暂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很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