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要喋喋不休。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要求学生看书,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往往喋喋不休、翻来覆去地启发和指导,使学生缺乏静心看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和氛围。有些教师生怕学生不重视,对一些知识和问题不厌其烦,反复关照,再三强调,结果使学生心烦而兴趣减退。
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示范和指导,但是教师的话语必须少而精,不能以自己的指导占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教给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决窍,但任何方法和决窍都只有在亲身学习、实践中感悟才能真正掌握。我们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阅读、思考、实践和交流。教师的讲解,必须指向教学目标,适应学生需要,必须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简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响应。
八、不要旁若无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障碍,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时提供帮助、指导或改进课堂管理。这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课堂上旁若无人、眼中无学生的现象依然可见,有些教师只顾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没有兴趣、在不在思考、能不能接受,则往往不问不闻。有些教师也关注学生,但往往只注意面上一般的学生活动情况,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不当学习行为则视而不见。当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时,往往只是盯着发言的学生倾听其答问,答对了就行了,而不注意其他学生在不在听、能不能听清,在不在思考,能不能有所启发等。
上述这些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水平,也直接体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教无定法,贵在求真。惟有正确处理好各个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