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提供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案例:
教学内容:
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第9节《科学探究》
教学过程:
步骤一、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各放有不同物体的盒子,放入的物品要尽量易于探测。由于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实验的,而且这个探究过程比较简单,所以分组时成员不宜太多,以四人为一小组比较妥当,否则有些学生会无所事事,但在学业水平差异上要求可以不高,故可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
步骤二、组内分工。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记录员”,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汇报员”,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另一位同学则可以当“检查员”。
步骤三、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由操作员动手为主,记录员及时记录,检查员监督,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是起指导作用,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将学生:看看哪组猜得最快、判断得最准确。
步骤四、汇报实验结果。经过一致努力,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
反思:
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
能力的提升是逐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