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这是一篇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处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大量信息以声像、图文并以多元方式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从世界各国调遣所需要的资料,课堂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教育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知识型人才将不再吃香,现代创造型人才备受欢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已被国际教育委员会确立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以个人PC、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绩效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虽已取得了相当宝贵的理论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是创造性很强的学科,从目前的教学理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看,迫切需要从实践出发来寻找理论研究的新的增长点。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法、学习行为分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我们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创新还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有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因而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现实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我们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技术放弃,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摸索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心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信息化条件下:一方面是运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来实施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教师和学生能力的要求和质量,教师培养学生的方法、途径、模式的能力,学生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学校培养学生的资源的能力等都应该有时代气息。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凸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摸索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