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通过本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因材施教的能力,促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使老师们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概念模式、理论前提、与学科的关系。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对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等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进行系统化安排研究。
5.促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形成,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使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明显提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1.主要内容
a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学习
b、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c、网络环境下管理平台、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d、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
e、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f、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g、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h、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i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尝试探究
2.主要策略
⑴在内容上,教学方面将着重研究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①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把握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融合起来,知道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和谐发展。
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注入现代教育理念,引入新技术,既提高课的容量,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⑵在研究的主体上,我们将以老师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育科研,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将围绕主课题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子课题系列,组织教师进行“短、平、快”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⑶在教育的理念上,我们及时收集相关的理论性文章,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帮助教师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引导他们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绩效。
⑷在研究方法上,将以行动研究为主,引导教师行动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开展协作性的研究活动,要组织教师与教师、学科组与学科组之间的合作,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综合运用调查、观察、个案等研究方法,加强科研资料的积累,引导教师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⑸ 在研究的保障上,一方面,我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由校长直接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将负责二级课题的研究,教师将主要承担自己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层层分解落实,保障课题研究责任到人,另一方面,我们将为课题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拨出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2007年投入150万人民币用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室电脑更新,各班教室、及各功能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的多媒体改造,以及在原有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基础上,每人办公桌上装一台液晶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