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实验优先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下面分别介绍这五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违背了该原则就偏离了教学方向.教师在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及化学科学的规律,不能杜撰一些不符合事实的多媒体课件.例如:用3D动画模拟2NO2N2O4反应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减压到一定时整个系统的状态都只有NO2,这对于可逆反应是不恰当的,不利学生形成和巩固可逆反应的概念.对于这些模拟微观物质结构和运动的课件,必须跟学生说明清楚。
2、实验优先原则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放弃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实验放弃,而去搞什么多媒体组合教学,用录像或电脑软件等替代,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首选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例如:现有很多模拟原电池反应原理的课件,这些课件都是模拟实验,倒不如直接做实验,效果直观形象.而对于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危险性较强的实验;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的实验.适当地借用一些现代媒体,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易于理解。
3、目的性原则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选择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媒体,将多种媒体的优势组合起来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切不能为了形式的多样化,为使用多媒体而滥用媒体.否则,即使多媒体课件多么精彩,亦是无效的,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是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导向性原则.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概念时,教师辛辛苦苦设计了正戊烷,新戊烷和异戊烷的3D模型在电脑演示,虽然能不同角度翻转,效果却远远不及每人一合球棒模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折装戊烷更深刻体会同分异构的概念。
4、可操作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是以电脑为操作平台的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这就不象实物展示那么实在和方便,因此要使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地被运用,并能取得好的授课效果,多媒体课件就必须具备很好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另一个名称就是交互性.如制作不当,可操作性就会成为多媒体课件能否顺利运用的一道屏障.只有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使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做到得心应手,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见解,这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当学生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时,也更能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方便。
此外,多媒体课件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采用了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丽动画式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甚至尖锐的声音,虽然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注意力的分散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十分有效地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5、启发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不能变成多媒体组合下的满堂灌,教学过程中一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多媒体组合条件下,自主,互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过程中起主导或指导作用,总之,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目的是增大教学有效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绝不能走向片面追求形式的误区。
-----------------------------------------
一切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