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泰安的方言进行了整理。
前面是一些陈述,后面是五课方言课
我们都知道,驰名中外的泰山,使得泰安成为一个旅游城市,如果你来到泰安,就难免要遇到泰安方言。
所以了解泰安方言特点及一些俗语的特定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嘲吧”,这个词还有人写作“超霸”,意思是一样的,它的实际意思是“做了错事、做了不应该做错的事,脑子有问题,傻子,痴呆等”。
泰安人说话多用形象化的语句,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形容一个人老坐不下来,忙个不停,到处走串,就说:“你这个狼窜个么?”或者说:“他这个像狼掉了羔子似的”。用“狼窜”、“狼掉了羔子”这一形容,就把这个人的特点说活了。要是形容一个嗓音高,喊人、说话好大声吵嚷,让人很心烦,要制止他,就说:“你狼咋呼么!”“窜”、“掉了羔子”、“咋呼”前头加上一个“狼”字,构成陈述式合成词或主谓短语,所表达的褒贬、感情色彩就更强烈了些。
“离巴儿”,如:“你这人办事忒离巴儿了!”。这里的“离巴儿”是说办事离谱儿,不得人心,严重的是做了丧良心的事。泰安方言中常用的后缀还有“头儿”、“巴儿”、“古”、“活”、“乎”等,它们附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成了泰安方言词特色的一部分。“拐古、拧古、斜古”都是对某种人的贬义词。“拐古”是形容某人刁钻、喜欢沾便宜,善于投机取巧;“拧古”是说某人性格古怪,钻牛角尖儿,一头撞到南墙上,认了自己的理儿就是不转变,不回头;“斜古”比“拧古”意义上轻一些,也是说某个人的性格很特别,动不动就生他人的气。这种人往往总是 “斜古”来“斜古”去,自己碰壁。如能听人劝解,善解人意,顺乎情理,就不会再“斜古”了。
“愣甜”,并不是说什么东西的“楞”很甜,实际上是说“很甜”。泰安方言中的“煞白、黢黑、焦黄、楞甜、些辣、滚热、翻滚热”和普通话中的“很白、太白,很黑、太黑,很黄、太黄,很甜、太甜,很辣、太辣,很热、热得很厉害”对应。如果有人在你做的事前面加个“瞎”字,比如“瞎忙活”、“瞎操心”等等,表示虽然这样卖力,却没有好结果,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副词“白”,有“毫无效果”的意思。
“柴大胡的”,泰安人把态度不好,说话不好听,叫“柴大胡的”或“柴不唧的”,把“说话硬气”叫“哏不唧的”。用“乌不唧的”、“蓝不唧的”可以表示事物的色彩;用“邪不唧的、懈不唧的、横不唧的、由不唧的”可以表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用 “愣二呱唧、屁二呱唧”可以表示人物的情貌;用“紧么的、赶么的、快么的”,可以表示人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