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泰安方言语汇中,对实际运用的词,常常拆开,中间加一些别的成分,用来表示比原来那个词更丰富一些的意思,比如一个人在某项竞争中名列前茅,泰安人就说:“他可第了一啦!”“他可叫了面儿了!”“第了一”的“第”在这里不再是表示次序的词头,而是“获得”、“得到”的意思。再如,人们要买点礼物送亲友,买过后征求你的意见,你怎么表示?泰安人有时这样说:“可着以”,在“可以”中间加入 “着”,合起来表示“还行”、“凑合”的意思。还有些词,象“服个务”、“结个婚”中间加了“个”字,比原来“服务”、“结婚”的词义轻佻了些。而“倒血霉”、“捣驴蛋”中间加了个“血”和“驴”字,比原来的“倒霉”、“捣蛋”程度加深了一层,词义更加深刻了。
泰安方言语汇中许多词语有特定的含义,如果运用不恰当,会出笑话,有时甚至出现尴尬。有故事说,几个肥城的小伙子去新泰看望刚过门的表嫂,表嫂很热情,拽住其中一个小表弟的手就向屋里拉,并说“快进屋喝喝吧!”此言一出,几个小表弟都站住了,你看我看你,都不明白表嫂是什么意思,场面有些尴尬。
在新泰,人渴了说“喝喝呗”;到肥城和东平,“喝喝”的意思是小孩子吃奶;宁阳、泰山区、小孩子吃奶叫“吃吃”;泰城附近、岱岳区小孩子吃奶叫“吃口口”或叫“吃妈妈”,就是不说“吃奶”这个短语。
普通话中蜘蛛、睫毛、鼻孔、齿龈、膝盖、壁虎、蚯蚓,泰安话叫阿郎蛛子、眼眨毛、鼻孔眼子、牙花子、胳拉拜、蝎虎子、蛐溜串。
泰安人叫“麻雀”为“小虫子”,“知了蝉”叫“结子”,“泥鳅”叫“泞赤勾子”,“蝌蚪”叫“蛤蟆蝌胎子”,把“蝙蝠”叫做“眠眠蝴子”,说“熊”是“狗黑子”、“黑瞎子”,把“灰喜鹊”叫“长尾巴郎子”,把“啄木鸟”叫“参达木子”,把“猫头鹰”叫“夜猫子”,把“蛇”叫“长虫”。
泰安话把“流星”叫“贼星”;把“彗星”叫“扫帚星”;“收音机”叫“戏匣子”;“牵牛花”叫“喇叭花”;“花生”叫“长生果、果子”;“拍马屁”叫“舔腚”。
泰安方言第一课
1.气:去的意思。 例句:你今天还气上晚自习吧?
2.俩:了的意思。 例句:我不气上课俩!
3.拉呱:聊天,谈心。 例句:昨天俺俩拉呱拉到2点,今天早晨跑操气晚俩!
4.木乱:捣乱,没事找事。 例句:你别穷木乱,你再木乱我揍你!
5.戳几:和木乱意思差不多,也有没事找事的意思。 例句:小林子就爱没事戳几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