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道礼。有两篇读经,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书(五十二,13;五十三,12),这是第四首天主仆人之歌,很早就视为一篇描述耶稣受难的预言。答唱咏(咏,30)指出,人虽遭遇困难挫折,仍须依靠天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时,曾引用了这首圣咏中的话:“父啊!我把灵魂交在你手里。”读经二取自(希四,14-16;五,7-9),是一首对大祭司基督的赞美诗,“成为所有人服从他的人,永远救恩的泉源。”福音迁欢呼词(斐二,8-9)虽是短短一句话,却表达了耶稣逾越奥迹的核心:他服从至死,因而受到光荣。本日的福音(若十八,1;十九,42)是耶稣受难史,以极简单的方式开始诵读:没有蜡烛、不上香,亦没有向民众的致候。如有执事,由执事诵读此福音,或由司铎自己诵读。之后司铎做简短的讲道,接下来是隆重祈祷文或称信友祷词。
(二)朝拜十字圣架。信友祷词后,首先有显示十字架礼,此礼分为两式,可依照牧灵需要选用合适的仪式。一种为传统的方式,另一种是现在常采用的方式。司铎及辅礼者到圣堂门口,取一未遮盖的十字架,由两位持蜡烛者陪同,列队进堂走向祭台,途中三次稍停;停步时,高举十字架,同时唱“请看十字圣架……”,大家答“请大家前来朝拜”,然后下跪,默祷片刻。此式与圣周六晚间守夜时之蜡烛游行仪式相同。在很多人看来,该仪式或许更具象征意义:游行礼象征人在世的生活,在困难中走向死亡,背负十字架走向天乡。然后就开始十字架朝拜,方式有多种,可用单膝下跪礼,或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如亲吻十字架等),向十字架致敬。目前,大多数堂区教友仍采用亲吻来朝拜十字圣架,某些地方教友更愿以叩头跪拜方式。朝拜十字架时,唱“苦难歌”。
(三)领圣体礼。朝拜十字架后,祭台上铺台布、置圣体布和经本,然后把圣体从供奉处请到祭台上,全体念天主经做准备,以常规领圣体。透过领圣体,使教徒与受苦受难而后复活的基督结合为一,分担他的苦难,日后也分享他的复活。这正是本日庆典的主要意义。
庆典第三日
也就是星期六(圣周六),纪念耶稣安息于坟墓之中,也纪念他下降阴府,与那些期待天门开启的古圣相会,一如圣伯多禄在其书信中(伯前三,19-20;四,6)所教导的,去传报给他们得救的福音。这是安静收心、期待复活的一天。
守夜礼是今日庆典的主要内容。按照梵二修订的圣周新礼,将圣周六守夜庆典置于复活三日庆典的中心。在“礼仪年总则”(21)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