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容易形成官场的利益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抛弃原则,蜕变成江湖义气的俘虏,甚至为了小团体利益而狼狈为奸。共同进退,以人划线,任人唯亲,将干扰机关正常的工作。
如果这种风气向社会外延,还容易造成腐败分子与社会恶黑势力的同流合污。如少数领导干部与社会不法势力之间猫鼠互豢、内外勾结,在批租土地、承包工程、职务提升等方面巧取豪夺,为小团体牟取利益,将给国计民生造成严重损害。
(据《工人日报》蒹葭文)
观点3:
说说官场中的称兄道弟:
也许对酒桌之上的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现象司空见惯了,所以,在与官员们吃饭时,见到他们哥啊弟啊的一个劲地叫,也漠然置之了。不过,我总觉得听来感觉心中别扭,官场怎么说来也非同江湖,一见面就搂着脖子兄弟长兄弟短的,不知道咋就那么亲!
在饭桌上,吃饭之前的寒暄是少不了的,论起年龄谁大谁小,也能极快拉近彼此距离,打消生疏感。可是,有种现象确实好玩:年龄本不大,却非要隐瞒年龄充大当哥,以显示岁月沧桑,阅历厚重,并为此相互揭短,极力攻讦。按其人的本性来说,谁都不愿让大家认为自己年龄大,喜欢被夸年轻,尤其是在年龄与提升职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谁不愿将自己的升迁空间留大呢?可在饭桌上,则表现的是一反常态,拚命争年龄大,怎么突然间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怎么就想通了呢?而在填个人履历表时怎么就想方设法拚命少填几岁呢?
官场上的称兄道弟由来已久,《歧路灯》里说到清代官场拜把子之风的盛行:“如今世上结拜的朋友,官场上不过是势利上讲究,民间不过在酒肉上取齐。若是正经朋友,早已就不换帖了。”官场上活动的大多是游食之鱼,有利趋聚,无利散离。在这样的官场上,寒暄矫情是最起码的本事。大家都暗熟了这个规则,在场合里,就算你不认识对方,你也得装得什么时候见过一样,而且得像真的似的。这个艺术表现得越好,那你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谁都想在官场上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酒酣耳热时说出的“推心置腹”的兄弟情肠,一但酒醒之后,一切便如同过眼云烟。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