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产业链”破案“难上难”
事实上,电信诈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早在2001年,上海便出现利用手机短信发布中奖信息,诱使被害人将钱款存入犯罪人账户的案件。 2003年,又出现了以邮寄、快递刮奖卡之类的手段,骗取被害人钱财。2005年,银行卡使用普及化,不法分子将视线瞄准了“有卡一族”,通过手机短信发布诸如“您的ⅹⅹ银行卡在ⅹⅹ百货消费ⅹⅹ元,款项将在24小时内扣除”之类的信息,诱骗被害人说出银行卡号及密码。2007年,随着购房、购车热的兴起,不法分子又在“购车、购房退税”上做起了文章。
“此类诈骗案件从出现至今,呈现出发案率高、涉案金额高、涉案面积大、受害群众面广等特点。”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探长韦健告诉记者,“不法分子的策划越来越周密,特别是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有组织的‘产业链’式的结构。”
据韦健透露,不法分子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打诈骗电话、网上银行转账操作、ATM机取款都有专门的组织负责。一旦被害人落入陷阱,从成功转账到取钱组织动手,中间只需要5分钟。“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始终保持一个团体的状态,而是‘松散又集中’的模式。”韦健说。
在徐汇区“12·25”案件抓获的几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人负责银行转账,有人负责网络维护,还有人负责境外电话业务及接听电话。而据负责网上银行转账操作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一边受上级老板雇佣,一边又招了3名马仔专门负责ATM机取款及银行卡收购。所得赃款85%上交老板,余下的15%按照 4:2:2:2的比例分配。由于ATM机取款额度限制,诈骗团伙需要大量的银行卡。在侦破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竟然有人专门出售银行卡,俨然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运作机制。
=======================================
形形色色的诈骗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