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痔发炎 自觉肛门处有肿物,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后擦手纸时有少量鲜血。保守治疗同前,一般需手术治疗。
3.肛管恶变 自己可以发现肛门有较硬的肿块,早期可能无痛,晚期可有疼痛和便血。最好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4.肛门脓肿或肛门异物 肛门周围起脓包破溃或有鱼刺等异物卡在肛门口,引起感染时可有疼痛伴便血。必须手术治疗。
便血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好像一说到便血也许你就会自然想到是不是患了痔疮或是上火引起的啊?其实不尽然,出现便血的原因很多,痔疮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为了帮助大家纠正思维误区,引起大家对便血的重视,南宁肛泰肛肠医院的专家为你解读便血的病因。
痔疮: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无痛,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可大可小。
肛裂: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
消化道疾病: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红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红,则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直肠癌:便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便血在一出现时十分恐惧,但如果第二天便血没有了,那种恐惧感就又九霄云外了。千万等便血再次发生,吃点去火药、抹点痔疮药,便血也许得到了控制就幸灾乐祸了,切不要再疾病面前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选择专科医院把握最佳治疗时期。
发现便血怎能不理?
便血多数是由痔疮引起,而息肉病、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疾病,也同样会出现大便带血症状,在癌肿瘤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90%,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如果麻痹大意地自诊为痔疮,就很可能酿成大患。临床证实,到医院就诊的痔疮患者中,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往往被误诊为痔疮,有1%-3%最终被诊断为直肠癌。
即使便血的诱发原因是痔疮,也不可大意疏忽。痔疮也有轻重之分,痔疮以肛门锯齿线为界,分为内痔与外痔。外痔的症状以疼痛搔痒为主。而内痔则以流血及便后痔疮脱出为主,内痔依严重度再分为四期,最严重的为第iv期痔疮,痔核平时也脱垂肛门外,无法回纳肛门内。如果发展成为iv期痔疮将引发系列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儿童便血
引起儿童便血的原因,除了内科疾病外,还可能是外科疾病。如果是外科性便血,仅靠吃药、打针等治疗手段多半是不行的。有时虽然一时见效。但往往会延误诊治,甚至还可造成严重后果。便血是许多疾病都可出现的症状,它表示有胃肠道出血。一般说来,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呕血和柏油样大便;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便血,血呈鲜红或暗红色,量的多少因病情而异。长期、少量、反复便血,可引起小儿贫血及营养不良,而一次大量出血,常可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下面简要介绍引起儿童便血的常见外科病症。
1、直肠息肉。多见于3—6岁儿童。便血特点为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粘膜上,好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黄豆或蚕豆大小。有经验的医生用手指为病儿做直肠检查,可摸到息肉。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的肉球。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法摘除而治愈,如果息肉不止一个(多发性),则应行手术治疗。
2、肛裂。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当孩子解大便时就会哭闹不安,大便干硬。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产生肛瘘。治疗肛裂,一般要经常清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并涂搽润滑药物,以及多吃油性易消化食物。
3、急性肠套叠。多见于两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婴儿。便血特点为果酱样大便。病儿因腹痛引起阵发性哭闹、呕吐。医生在腹部可摸到包块。肠套叠早期的病儿,多采用空气灌肠,进行复位治疗;如果病情已到晚期,则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