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北疆女孩 >

汉族孩子们(在喀吾图)

时间:2010-01-10 19: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喀吾图有十来个汉族小孩子,由于没有汉校的原因,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八岁,小的才两三岁,成天伙成一群,呼啦啦——从这边全部往那边跑,再呼啦啦——又全部从那边再跑回来。
         喀吾图有十来个汉族小孩子,由于没有汉校的原因,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八岁,小的才两三岁,成天伙成一群,呼啦啦——从这边全部往那边跑,再呼啦啦——又全部从那边再跑回来。边跑还边齐声呼喊着:
   “白娘子!!!——我来了~~~~~——”
    真是莫名其妙。真不知道家长们平时怎么教育的。
 
    后来,年龄最大的高勇,在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上了哈语小学,不出两个礼拜,就叽里呱啦地和同学们对答如流,丝毫不带磕巴的。名字也变成了“高勇别克”(“别克”是哈族名字中一个常见的后缀)了。
    最小的孩子孬蛋——呃,这名字不错——上面有三个姐姐,一字排开就是七岁、五岁、四岁、两岁半。四个小孩子手牵手从容地走在马路中间,任过往的汽车把喇叭捺得惊天动地,也不为所动。
    陈家的三个孩子,老大叫“陈大”,老二就是“陈二”,老三是个丫头,叫个“陈三”不太秀气,就直唤“三三”。这三个孩子则喜欢排着纵队走直线。为首的还举个小旗子。
    刘家的两孩子都七岁了,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却不是双胞胎——唤作“大妮”的丫头是抱养的,大了几个小时,是姐姐,生得很美,高挑健康。而刘家自己生的儿子就差了好大一截,又矮又瘦,眉眼呆呆傻傻的,实在不讨人喜欢,而且老是说谎话,天天哭喊着大妮又打自己了,大妮又抢自己的饼干了。
    这两个孩子动静最大了,远远地一听到“叭哒哒”的声音就知道是他们两个过来了。因为小孩子穿鞋很废,他们的鞋便由父亲亲自来做,两块小木块,上面横着钉一条窄胶皮。又简单又便宜,穿破几双都不可惜。他们管这叫“呱哒板”,真形象。
    王家的是俩丫头,老大比较文静,老二活泼。挨起爸爸的打来,两人一同鼻血长流,面对面号淘大哭。
 
    隔壁曾家也是开小商店的,他家孩子叫玲子的,八九岁模样,整天站柜台,算帐算得滴溜溜转。没事的时候就趴在窗户上可怜兮兮地看别的孩子聚众滋事,呼呼啦啦地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喊:“白娘子!!我在这里呢~~~~……”
    这些孩子都是做生意的汉族人家的孩子,家里都开着大商店,但最喜欢做的事情却是到别人家商店买东西。一人攥一把毛票,成群结队地,一家店一家店转,也许最后买到的东西也许不过最常见的一毛钱一支的棒棒糖。而自家店里也有卖,批发才两分钱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最喜欢去玲子家商店。当然不是为了友谊,因为他们一进去,就要和玲子吵架,哪一方嗓门大哪一方算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