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最早的电话是卫星电话,这种电话不但贵得无法无天,而且通话质量很差,一遇到刮大风天气和阴雨天就卡壳了,打不出去也拨不进来。
后来有人开始用那种无线电话,形状和一般的座机一模一样,就是没有话线牵着,隔两天得充一次电。这种电话非常地方便,刮风下雨都能用,而且在奔驰的汽车上也能用,带到两百公里以外的县城也还能用。
这种电话我们家也用过几个月。我妈喜欢极了,整天用一个很大的包揣着硕大的话机挂在胳膊上,走哪里都带着。有时候去县城,在街上走着走着,电话就响起来了,于是她赶紧从包里取出,摘下话筒若无其事地接听。不管周围行人如何地大惊小怪。他们可能在想:“这算什么手机啊?”
在红土地,手机也很快就要开通了。随着公路的到来,光缆线已经铺上了,座机正在普及。我们家也装了一部自己的电话。
公路修好了就要沿路架新的电线杆,另外路边要修排洪渠,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于是来红土地干活的内地民工越来越多,来我们家店里打长途电话的也越来越多。一到完工休息的时间,就全跑来排队了,挤了满当当一屋子。害我们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回家吃饭。
打电话的多是第一次出远门的小伙子。
“是我,妈。吃过饭没有?那边天黑没有?我这里还没有黑,新疆天黑得迟些……我在这里很好,吃得也可以,天天都有肉,有时候一天两顿都有肉……老板对我们好,活路也好做,早早地就下工回宿舍吃饭了……妈,我不给你讲了,快三分钟了,我挂了啊。”
下一个立刻拿起电话,拔通后说道:
“妈妈,吃饭没?天黑了没有?我们这里天还大亮着。新疆天黑得太晚了……这里一点都不好,一点都没有肉吃……咦!老板尽欺负人哩,干活把人累得!天黑得看不到了才让回家吃饭……妈,我不给你讲了,快三分钟了,我挂啦!”
有一个母亲给孩子打电话:“……娃儿啊,我说的话都要记到起,每天都要记到起,奶奶的话要听,爷爷的话听,幺妈的话也要听,老师的话要听……”
——就数她说的时间最长,都过了十分钟了还没交待完第三个问题:“……娃儿啊,升火的时候,要先在灶里搁小柴,底脚架空呷,搁点刨花儿引火,没得刨花儿拿点谷草也可以,要好生点,等火燃起来呷了再一点一点地往高头搁大柴,将将开始要搁点小柴。要燃不起来就吹一哈,里头的柴禾莫要堵到烟囱洞洞。将开始的小柴底脚要架空,再搁刨花儿,没得刨花儿拿点谷草也可以,燃不起来就吹一哈,好生点吹,莫吹得满脸煤灰灰,将开始要用小柴,莫用大柴。底脚要架空,没得刨花儿拿点谷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