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湖南:农村转型经济的若干特征

时间:2010-08-08 18:42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江南 点击:
湖南:农村转型经济的若干特征 2001-09-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农业步入一个新的队段,传统农业增长潜力大大削弱,新的生产力忆经萌芽,传统农业开始了向现代农业转型。2000年春节
  

湖南:农村转型经济的若干特征

2001-09-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农业步入一个新的队段,传统农业增长潜力大大削弱,新的生产力忆经萌芽,传统农业开始了向现代农业转型。2000年春节期间,我处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农村调查。由于条件所限,调查规模和内容均受到限制,共调查农户64户,分别来自桃江(9户)、韶山(7户)、湘阴(5户)、临澧(3户)、安化(4户)、长沙(5户)、益阳(7户)、汩罗(4户)、华容(4户)、汝城(6户)、赫山(4户)、宁乡(6户),调查主要内容为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农民对城镇化的反映等方面情况。尽管是管中窥豹,仍可明显地感受到农村转型经济的若干特征。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如下:

1、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格局加强,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1)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增加。接受调查的64户农户,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平均为1981.3 元/人,与上年基本持平。从收入来源看,农户普遍反映,出售农产品收入减少,在家从事其他经营的收入,如从事加工业、经商、运输等业务的收入,以及外出务工经同收入增加,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2)从收入变化情况看,农民收入水平分化格局有所强化。接受调查农户中,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增加的农户占31.2%,基本持平的占13.5 %,比上年减省的占5732%,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户比上年增加5%。大部分农户收入下降和高收入农户增加,说明农村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3)面对现在的形势,不少农民表现出迷惘:

“增收?农村哪有好多门路?”
“没技术,信用社也贷不到款,不好发展”。
“本地钱难挣,种田亏本,养殖也亏”。
“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关起门吹牛皮。做点实事看”。
“减负就是增收,有道理。但不搞民主,减负,做不到”。

2、打工经商:一条充满艰辛的希望之路

调查表明,走出封闭的乡村,外出打工经商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走过近十年的历程,目前外出的打工经商者已形成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打工方式和外出时间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农民的外出仍处于自发的“候鸟式”迁徙阶段,面临诸多困难。农民仍被城市顽固地拒绝,“民工潮”与城市化浪潮未能形成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局面,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没有出现。

(1)打工人数与外出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所调查的农户中,1999年有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的家庭占61.7%,比1998年上升5个百分点。这类家庭中,外出1人的农户占51.4%,出去两人的占43.2%,出去两人以上的占5.4%。打工经商者外出时间半年以上的占73%,半年以下的占27%。2000年有外出打工经商意向的农户继续呈上升趋势,因为“种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其他收入靠打工”。

(2)外出打工仍没有进入有序流动阶段。外出打工者中,由亲戚、朋友、熟人带出的占68%,自发外出的占27%,其他的如通过参加培训班等方式外出的占5%。外出经商打工劳动力的去向中,本省的占56.8%,到广东的占37.8%,其他地区的占5.4%。

(3)从外出劳动力从事的行业看,经商的占16.7%,从事技术工作的占16.7%众事体力劳动的占66.7 %;外出劳动力的收入中,0―2000元的占5.4%,2000―4000元的占20.7%,4000―10000元的占45.9%,10000以上的占10.9%。

(4)外出经商打工者面临多种多样的难题,如:

乡村两级不办理外出有关证件的手续;
从事行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收费高,敲竹杠的多,办证困难;
信息不通,找工作难;
生活居住不方便,各种费用高;
受到城市政府和某些居民的歧视,不自由等。

3、城镇化:离农民有多远

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从人口迁移方向看,城镇化的主体应该是农民。调查表明,尽管推进城市化已成为决策层共识,农民对城镇化,仍然是陌生的、冷漠的,认为这仍是与自己不相干的遥远问题。

(1)同国家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33.3%农民表示“不知道”,63%的农民表示“听说过,但并不清楚”,3.3%的农民表示比较了解。

(2)农民对进入城镇生活持极度冷漠态度。表示近年内愿意到小城镇居住和就业农的农民仅占3%,愿意到在大中城市居住和就业的农民为0;愿意到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活,但存在较多困难的农民分别为12%和10%;高达85%和90%的农民表示不愿入住小城镇或大中城市,许多农民表示“想也没想过”。

(3)农民对城镇生活不热心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

经济来源差,一旦进入城市,原来的生活来源不复存在,新的生活门路没法找;
进入城镇,就业问题、户口问题怎么解决?
不是不想,而是“门槛”太高;
进入城镇手续复杂,收费太高;
搞不清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政策,不是又想敲农民一笔吧?
到城市挣钱,到农村居住,比较划算;
农村环境好,关系熟、自由。

4、当地农村社会稳定情况

(1)40%的农民认为“本地农村社会稳定”,60%的农民反映“本地农村社会不太稳定”。

(2)反映本地农村社会不太稳定的农民中,回答是因为刑事案件增多的占11%,经济矛盾引起的纠纷增多的占89%,引发经济矛盾的原因依次为:农民负担问题、农民之间的经济纠纷、“两会一办”问题。 

作者:湖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经济研究处蔡建河来源:《湖南经济研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