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据《南史·后妃下》载,萧绎十分爱恋他的妃子徐昭佩,但徐妃却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徐妃还与多人私通。后萧绎厌其淫行,令其自杀,并于她死后出妻。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说的就是徐昭佩。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南朝的皇帝们也都是一些古古怪怪的人,都极有才华,不是文学家就是经学家,偏对政治了无兴趣,成为昏君。梁武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自奉俭约、听取民情,但他老人家有一个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赎身,再为皇帝,折腾下来把国库都花得七七八八了。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夜以继日。那时全国僧尼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的志气了,终于酿成了侯景之乱。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于是湘东王萧绎隆重登场了。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为贵妃。
生活在这种僧不僧、道不道、文不文、武不武的怪诞大家庭里,很容易变态。徐妃本来就资色平平,毫无大家闺秀的风姿,而且性格善妒,不过是政治联姻,萧绎哪里看得上她?一年才不过去探望几次。徐妃更是小里小气,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非但不受宠若惊,反而十分冷淡。每当知道皇帝要来,必定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以羞辱这独眼真龙,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元帝一见,龙颜大怒,拂袖而去。古龙曾写过一个女人的“半裸”,不是上身没穿或下身没穿,而是左边穿了衣服右边没穿,真正对称的“半裸”。估计就是从“徐妆半面”中得到的灵感。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但徐昭佩却根本不在乎:“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倒也好了。”萧绎虽是皇帝,更是文人嘛,修养确实好,拉倒了算,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深宫寂寞的徐昭佩,害怕芳华虚度,她先后与遥光寺的智通和尚、萧绎的随从暨季江、美男子贺徽等人私通。可见萧绎虽贵为皇帝,在徐妃的心目中却是毫无分量可言。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半老,犹尚多情。”
这些轻薄话传到了萧绎的耳朵里。皇帝不干了:偷偷摸摸我就当不知道算了,你还明火执仗敲锣打鼓地偷人?脾气再好也不行。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
其实萧绎作为一个皇帝也是够可怜的,连老婆都这样明目张胆地羞辱他。这是萧绎心中一道疤,结出厚厚的痂,又痒又痛。以萧绎的身份,身边不可能缺少女人,但不代表他能获得她们的爱情,难免压抑晦暗。萧绎写出了大量的宫体诗,专门描写女性的体香轻汗、翠眉怨黛、纤腰玉手以及轻帏罗帐、绣被锦衾等,挑逗、暗示、玩味、意淫的色彩更浓,并大力扶持“立身须谨慎,为人须放荡”的文字工作,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Spectacle。
这当然是跟南朝那种轻靡冶艳的风气有关,然而不能不说,这位萧皇帝也是给那位半老徐娘给伤着了。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这一回不是女人,而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