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强调说,在同居前他曾告诉过李小姐,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国内,迟早都要过来,他同妻子的感情很好,选择同居只是解决一下眼前问题。但在随后的同居日子里,随着两人关系逐步加深,李小姐多次提出让他同国内妻子离婚的要求,一直得不到马的同意,李小姐便以"上学"的名义搬走,结束了这段近一年的同居生活。
事过几年,马先生在同记者谈起首次同居时,话语中还透露出许多留恋和遗憾。他说第一次同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对同居的理解和要求,他说,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不同大陆来的女性接触,这样可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感情方面的烦恼。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马先生有了一定储蓄,就也象其它纽约街头的画家那样,开始走出纽约,到外州的购物中心去租柜台。用马先生的话说,就是从"游击战"转入了"阵地战",收入相对来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马先生首先选择了宾州,并在那里画了一年多,期间认识了来自台湾的江小姐,并一起同居了半年多。
马先生介绍说,江小姐在当地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美容院,生意不错,人也不错,挺通情达理。在她得知马目前还没有绿卡,很是同情,便提出结婚的建议,但条件是要马先生关掉自己的生意,过来帮她照顾生意。马先生称,他知道江小姐提出这样的条件也是为了他好,但他无法接受的原因是,他不想为了绿卡而让别人耻笑,也不想一辈子任人摆布。第二次同居生活最后也以友好分手而告终。马先生随后离开了宾州,搬到了加州。
两年前的圣诞节,马先生带着一位俄罗斯女孩回到纽约,并同记者一起吃了一顿晚饭。席间得知,在他同这个俄国女孩同居半年后,双方已举行了婚礼。
马先生在记者惊讶之际,解释说,这次不仅仅停留在同居,原因很简单:他的妻子提出了离婚,女儿判给了他,已交他的父母照看。马先生说,来美四年,总共给前妻和女儿寄回六万美元,也算"尽了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尽的义务"。他也听说,前妻在国内早已跟别人同居了很长时间,不过,将心比心,他表示他能理解这些,"人人都有这方面的生理需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