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济南老家,杨千秋的老父老母早已闻得儿子家破人亡的噩耗,又气又悲,双双病倒在床。第二年刚刚立秋,便双双撒手而去。办完后事,借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多,杨千秋便在家乡济南开了一家叫“千秋酒家”的小饭馆。不料经营惨淡,生意一日不如一日,除去所有开销,刚够生活。想要扩大店面,无奈又缺少资金,想想这样经营下去,欠柳长风的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心中甚是苦闷。一日便修书有封给柳长风,平淡地谈了一些自己的情况,称欠柳长风的那些钱还需过一些时候才能偿还,次日就寄了出去。不久,柳长风便差一家人来到济南,和杨千秋闲聊了一阵,起身取出一包囊道:“我家老爷已料及先生的处境,让我转告先生,不必把欠下的那些财物挂在心上,另外,我家老爷还让我带来五百大洋于先生,说让你经商作本用的,待日后赚了钱再还就是了。”杨千秋接过钱来,早已是泪流满面。
有了柳长风那五百大洋做本,杨千秋立即扩大了店面规模,生意渐好。几个月下来,竟有了少许赢利,就在杨千秋准备甩手大干一番事业时,天有不测风云,祸不单行,踏青又莫名其妙被牵扯进一桩命案,糊里糊涂吃了官司,被关进了大牢。变卖了所有家当,各方面疏通关节,才得于放出,出来时,仍然是一无所有。杨千秋想想人生艰难,一时万念俱灰,天天借酒度日。也不知道柳长风在哪里知道的消息,不久便又差人送来五百大洋,杨千秋一声跪倒,挡住那人道:“这些钱我死活都不能要了,回去烦你转告柳兄,就说杨千秋这辈子是用无出头之日了,欠他的情欠他的钱,只好来世给他做牛做马来偿还了。”那家人一扶住杨千秋,杨千秋见到那衣袖上竟有一个好大的补丁,知柳家光景已经大不如前。那家人道:“我家老爷有交代,如先生不肯收这些钱,他让我就永远也不要回去了……先生您能忍心让我一个人四海为家么?”杨千秋见那人如此说道,只好含泪收下那五百大洋。
不久,杨千秋凭着那五百大洋,硬是振作起来,东山再起,又开了一家丝绸行,取名“长风丝绸行”。
那年冬天,正是大雪纷飞的时节,杨千秋正在店中忙乎,突然有人敲门,杨千秋挨着身子开门,不觉得楞了,竟是柳长风披着一身雪花站在门外。杨千秋忙伸手一把扶住,进了屋来,四目相对,泪眼汪汪,好半天竟是无言。
杨千秋细看柳长风,一脸菜色,衣衫不整,竟是苍老了许多,便知他生意也是艰难了。俩人在火炉旁坐定。杨千秋道:“柳兄怎么孤身一人千里迢迢来了,要是弄坏了身子,如何了得!”柳长风叹了一声道:“世事如云,我把一切都看彻亮了,想想这几年一直忙于生意,都不曾来看望过你,真是薄情了。”说罢,目光在杨千秋店里绕了一圈,像是喃喃自语道:“兄弟生意不见得兴旺啊!”杨千秋面有愧色道:“柳兄,你让我拖累了啊!”柳长风默默半晌道:“旧事再也不要提了,我们俩兄弟好久不曾开怀畅饮,今日句一醉方休如何?”杨千秋便炒了几个小菜,烫了一壶酒,两人喝了起来。直到半夜,杨千秋望望窗外,窗外大雪正酷。便道:“柳兄想必是累了,就请早些安歇吧!”柳长风睡后,杨千秋连夜盘点了所有财物,东拼西凑,只有三百多块大洋,便是一筹莫展。
翌日清晨,柳长风便来辞行,杨千秋挽留再三,柳长风就是不依,杨千秋就不说了,起身拿出那三百多块大洋出来,递给柳长风,惭愧道:“小弟电中就这些赢利,柳兄先拿去缓上一些时日,待小弟日后赚了钱,再并一奉还。”柳长风一把挡住,缓缓道:“兄弟吉人天相,日后前程定当不可限量,这些钱还是留着生意周转,等你日后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说完,大步走出门外,杨千秋追出门外时,只看见一个孤单的背影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