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我们常听到父母抱怨说“孩子什么事也不愿意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需要,他想说的就说个没完,而我想说的他却心不在焉。”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其实孩子是有许多事情,感受很想跟父母说的。他们有欢乐,有苦恼,有意见没有得到及时的交流,主要责任还在于光线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认真地或不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如何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实质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①孩子来到你身边想说点什么,你却不以为然,或不屑一顾敷衍邀搪塞。
②孩子和你讲话,尚未说到正题,你却表现冷淡,漫不经心,眼睛不离电视或报刊,哼哼啊啊地搭着腔。
③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你静不下心来,或者找借口“我正忙着呢,一会儿再说”,或者没好脾气地说“少叨咕你们学校那点破事儿”。
④孩子坦诚畏惧地向你表明他犯了错误,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你却声色严厉地训斥孩子。这样做,就等于告诉孩子,有了过错要对家长隐瞒。
不愿听孩子讲话,不和孩子谈心,你怎么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又怎样可能帮助教育孩子?同时父母也要敞开心怀和孩子谈看法,讲见闻,说愿望,道欢乐,诉苦衷,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对话的氛围。亲子间的双向沟通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才是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①父母当消除对孩子正负评价的心理定势。父母对孩子过去的表现所形成的看法会影响现在对孩子所说话的理解,甚至误解和歪曲;同时也要防止“晕轮效应”的作用,不是一好百好,也不是一坏全坏,以偏概全。孩子是发展变化的,要排除主观偏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②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讲话,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高兴和孩子沟通,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讲话时不打断,不批评,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感到他被理解,重视和接纳。
③父母要注意孩子内心的需要与感受,体会的心声,苦恼和心理矛盾,鼓励他坦诚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赞同他的某些行为,并不表示对他的感受不理解不认同。例如,一个孩子的堂总经弟把他心爱的东西摔坏了,他生气,心疼,一气之下推打了堂第。家长批评他打人的错误行为,但对他的感受,痛惜则应理解。父母应表示损坏了你心爱的东西是可惜的,堂第也不对,看看能否修好,或以后再给你买个新的。这样孩子得到了同情和宽慰,也会认识打人不对。要明确,少年对事物的感受或心理活动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发他的行为。所以重视孩子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对他的感受如何理解和评价,将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