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言语要切合实际,合情合理
父母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和社会信息要实事求是。无论是批评,表扬和评价,也无论是谈论家庭和社会问题,都要切合实际,有理有节,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来。比如,你批评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你就不应该这样说:“笨蛋,我已经说过千次了,为什么还不改。”这就是夸大其辞,于呈无补。
又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得了“优”,作为家长就不能这样说:“你真聪明,好孩子,你为家长争了光!”你只说他聪明就否定了他的刻苦努力;说他为家长争了光,就把他努力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引偏了方向。
对社会问题的评论要一分为二地,发展地看问题和评论事物。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学会唯物辩证地认识问题和评价事物的思想方法。
经常运用切合实际,合情合理的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强教育效果。父母可亲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
3、言语要清楚,具体,明确
亲子沟通,是传递和交换信息,表明思想和心愿,增强相互间的理解。沟通要成功,有效,言语就要清楚具体。亲子间产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往往是由于言语不详,语义不清,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造成的。
运用此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沟通双方都要用词正确,词语清楚,避免模糊不清,一语多义,否则对方会以他的思想来理解,容易造成误会和矛盾。例如父母说:“好吧,你玩一会,就回来做作业。”这“一会儿”是多长时间,他有他的打算,你有你的要求,不一致,结果产生冲突是必然的。同样也不能接受孩子言语不详的话,否则也会带来麻烦。如孩子说:“妈妈,这个双休日我们几个同学去爬山玩行吗?”你不能马上明确表态。因为孩子了几个什么样的同学去,具体怎么安排的,什么时间回来都不清楚。
二是对你的决定要说明原因。这是使孩子明白事理,分清事物的因果关系,提高自控能力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不会有自觉性,你不说明原因,只是“我说你做”,会有强迫命令之嫌,孩子会认为你主观,强加于人。
三是出现问题时,父母应有自我批评精神,把属于自己的问题说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问题模糊的敷衍带过,却具体地指责孩子的不对,那样孩子会认为你没有责任心,是位不可信赖的长者。例如,一个初三的女儿跟爷爷一起去买礼物,送给姥姥过生日。但姥姥不喜欢这具礼物,这时,这位父亲就埋怨孩子说“你看,我说姥姥不一定喜欢,你也不好好选择一下!”把责任都推给了孩子,她心里能服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