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们的科技成果
科技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各级文件精神、适应国内外形势的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我校在三年以来的日常工作中及科技活动中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科技教育工作的发展。我们从加强全体师生的科技意识入手,从校园科技文化环境的布置上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一种学科学、感受科学的校园文化的气氛,为师生们创建一个展示科技才能的良好校园科技环境。我们的成绩就来自于一流的环境与设备;来源于一流的科技教师。
(一)科普活动 科技小组 科技比赛 科技节 科技与科研
1、简略介绍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
1)部级以上工作成绩: 2004年至今,我校获得了与科技教育有关的如下成绩和光荣称号:全国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
2)北京市级工作成绩: 2004年至今,我校曾取得北京市一级的成绩为: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科技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阳光心语行动”示范创建校,北京市网络教育研究会科研基地。
3)宣武区级工作成绩: 2004年至今,我校取得的区级成绩为:两届科技节先进单位;中小学普教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先进单位;优秀信息工作学校;中小学生“爱科学月”活动先进单位;青春期人生教育示范学校;共建文明社区先进单位;宣武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校。
2、简略介绍学生发展方面的工作成绩:
1)国家级获奖情况 04年至今曾获全国无线电测向(北方赛区)初中团体第一,高中团体第三。06年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06年青少年京港茶文化的研习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07年全国中小学生创新大赛优秀奖7项。06年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教师2篇论文获奖;07年全国创新论文比赛9篇获奖。
2)北京市级获奖情况 2004年至今曾获三友杯北京市中小学生"百年中国"知识竞赛中学组第一名;“数学科普活动日"获初中二年级数学竞赛团体三等奖;中小学第九届环保粘贴画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市中学生第十九届《??望杯时事竟赛》一等奖;中学部荣获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区级团体二等奖;北京市《小e时尚立体纸模服装创新设计与制作比赛》中荣获创作集体奖; 在“北京市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中学生定向越野赛体验组第二名;同时获道德风尚奖;06年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07年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
3、科技的教科研工作:
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科技教研组的作用,通过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落实具体专业的课题研究。调动校内一切力量支持科研工作,真抓实干。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获奖论文。我们围绕着《校园科技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技术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科技教育与课堂及课余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参加市、区、校级课题科研,在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上育才学校也受到了表扬,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的质量与数量到达到了较高的标准;我们的研究论文已经编写成书出版。我们还出色地完成了十五国家级课题两个,这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主要关于学生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承担的子课题有多篇论文获国际级一、二等奖,结体题大会上多次提出表扬育才学校的科研工作。目前我们的市级十一五课题正在有序地进行中,年底将会出现一批新的科研成果。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经过实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到目前为有了不同版本的通用技术的教材。另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基本上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连续性的教材出台。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是:小学――技术初步(技术启蒙) 中学――技术基础(传统工艺、信息技术、 基本技术项目、家政、职业指导等) 高中――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根据多轮的高中新课改培训之后,我们感到师资是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因为没有合格的通用技术的教师就无从谈起高中的这个学科的课改问题;其次大量的课程项目内容的开设存在的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问题。依靠国家在短期内投入如此大的资金也不太现实;就在一方面严重缺失的同时职业高中确是门庭冷落,设备闲置、生源递减严重、教师的出路实在艰难。我们做了调查就北京市宣武区的职业学校来说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要研究探讨出一条新路,在同一个层面上解决两难问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资源的如何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如何使突通高中的学生与职高的学生共同享用职业技术中心的资源,使新的课改具体、高效、实用地进入一个真正技术教育的时期。同时解决普高与职高的具体实际问题。就普高与职高的现有资源整合已经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之处了,这对深入推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普及性的意义。职高的专业技术项目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劳动技术教育的所有项目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结合通用技术的内容进行推广和普及,这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校园内的延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思路和延续方法。完成十一五课题我们是有条件和保障的,从年龄结构上看本课题组有教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具备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中青年教师,还有较高创新素质的青年教师。老中青的年龄结构在科研工作中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从专业职务的目前结构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有中学一级教师、还有中学二级教师。老教师可以在研究工作中引导青年教师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青年教师也可以在研究工作中学到一丝不苟、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从专业的角度上看有教学的管理人员、有北京市的优秀教师、有学科带头人、还有教科研带头人。有实用基地的专业教师、有艺术、工艺、体育、劳技、音乐、茶艺……有的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证书。从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上看本科题组具有实力。各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基地是目前一流的教学设备;还有确保实践项目的一线专业教师。育才学校不但是一所高中师范校,还是一所科技示范校,是北京唯一的一所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我们确信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会加倍努力,一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课题的全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