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与生活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产业或者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正是这样,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信息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来抓,比如美国启动了“国家教育技术工程”,欧盟发布了“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新行动规划”,新加坡在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马来西亚启动了多媒体走廊计划,我们国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等。正是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结合我校“多媒体网络课堂”的深入研究,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符合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建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我校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2、近期目标: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摸底排查,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并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初步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中期目标: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习惯、能力以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在全国有影响报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4、远期目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出版相关专著,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出现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摸索出现代先进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教师不断进修,更新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变化的需要。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研究学校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师生创设制度,制造条件,营造氛围以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4、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特色,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数字化校园”,“主体性教育”有机结合。